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昱  梁冬梅  江宏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1,(7):110-111,1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传统多用一些负性指标,如病死率、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来评价患者术后治疗效果。随着医学的进展,采用生存质量作为术后心脏康复的评价指标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冠脉搭桥术后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进行有关心脏康复的研究,国内从1989年才开始在临床实施心脏康复,而有关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护理研究起步更晚。本科自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共对20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理想血管通路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式,比较其术式与术后吻合口血流量、血管并发症的关系,不同吻合口径与血流量、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不同吻合口径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 61例行头静脉一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患者首次穿刺血流量>200 ml/min 59例,成功率96.72%;57例行头静脉一桡动脉端端吻合术患者首次穿刺血流量>200 ml/min 43例,,成功率7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内径≥5mm,成功率95.24%(80/84);吻合口内径<5mm,成功率64.71%(22/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吻合口内径≤6 mm,心力衰竭发生率7.69%(5/65);吻合口内径>6 mm,心力衰竭发生率63.16%(12/19).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术是较理想的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法,可以控制吻合口大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重手术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DN组)及减重手术干预组(DJB组)。除Sham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建立糖尿病肾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DJB组大鼠给予减重手术治疗;生化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经减重手术干预后,与DN组相比,DJB组大鼠Scr、BUN表达明显下降(P0.05),肾脏损伤明显减轻,SOD活性升高而MDA含量降低(P0.05);肾脏细胞凋亡数量降低且PPARα表达增加(P0.05);减重手术干预后,大鼠肾脏组织中PI3K及p-Akt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减重手术可以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4.
曹旭  解强  闻霞  井明  李萌  白雪涛  江宏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0):1404-1405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3例,与同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8例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非体外循环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低(2.80%),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7.1±2.2)h],输血量少[(422.7±238.4)ml],术后住院时间短[(9.5±1.1)d].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合理、可行、安全、有效的冠心病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探索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法。方法将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梗对照组)10只;B组(脐带血注射组)20只;C组(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组)20只。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30min后,C组于缺血区心肌组织注射人脐带血干细胞50μl,B组注射脐带血50μl.4周后行心功能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C组大鼠的左室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较A组和B组有明显改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结论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江宏伟  周勇  王翠 《解剖学研究》2020,42(4):322-327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胆道梗阻模型组(BO组)、EGCG干预组(EGCG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采用胆道双重结扎法建立胆道梗阻大鼠动物模型,用ELIESA法检测肝功能损伤标志物ALT、ASL、TB、DB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Bcl-2、bax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大鼠胆道结扎后,肝功能损伤明显,BO组血清ALT、ASL、TB、DB表达明显升高(P0.05),HE染色提示BO组大鼠肝细胞结构迷糊不清,广泛点状及局灶性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肝索结构,血窦减少,部分颗粒样变性,整体呈肝淤血趋势,同时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P0.05)。经EGCG干预后,大鼠功能损伤明显得到改善,血清ALT、ASL、TB、DB表达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肝细胞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较为规则,部分可见点状坏死,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整体肝淤血情况较轻,此外我们发现EGCG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P0.05),促进AKT、PI3K磷酸化(P0.05)。结论 EGCG可能显著改善胆道梗阻大鼠肝损伤及病理形态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江宏伟  周勇  王翠 《解剖学研究》2020,42(3):262-267
目的观察慈姑多糖对胆道梗阻大鼠肝功能改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开发新药治疗胆道梗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胆道结扎法建立胆道梗阻大鼠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即分为胆道梗阻模型组(BO组)、慈姑多糖干预组(WPP组),另建立假手术组(Sham组),WPP组于二次术后予以慈姑多糖,连续给药7 d,观察肝损伤标志物表达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Western blot及q PCR法检测TLR4/Myd88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BO组大鼠胆道结扎后发生显著的肝功能损伤及炎性反应,血清总ALT、ASL、TB、DB、TNF-α和IL-6升高,IL-10降低(P0.05),HE染色可见肝细胞结构模糊不清,胞浆疏松化变性,可见肝索结构,血窦减少,肝脏组织广泛灶性及点状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颗粒样变性。经慈姑多糖干预后,WPP组大鼠肝功能及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机体炎性反应得到抑制,与BO组比较,WPP组血清总ALT、ASL、TB、DB、TNF-α、IL-6降低,IL-10升高(P0.05),此外,与BO组比较,慈姑多糖显著下调TLR4、Myd88和NF-κB的表达(P0.05)。结论慈姑多糖可以显著改善胆道梗阻致肝功能损伤及病理形态学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LR4/Myd88通路抑制其炎性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ff-pump CABG 85例(观察组),On-pump CABG 67例(对照组),对两组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死亡2例(2.35%),出现并发症13例(15.29%);对照组术后死亡9例(13.43%),出现并发症25例(37.31%).观察组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off-pump CABG是安全的、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以及其他慢性疾病导致的心力衰竭等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血管成形术等只能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挽救存活的心肌细胞,而对已坏死的心肌细胞无能为力。如何促进缺血坏死心肌细胞的再生,抑制心肌纤维化和瘢痕形成,防止心室重构,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提高心肌梗死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脑部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对392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CABG手术,其中218例病人术前进行了脑血管评价,分为有狭窄和无狭窄两组,且对11例病人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结果无狭窄组和有狭窄组各出现一例脑部并发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颈内动脉狭窄者术中体外循环维持较高的灌注压,并对机体充分地肝素化、合理的低温和血液稀释,对升主动脉钙化严重的病例采取非体外不停跳下冠脉移植术(OPCAB),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病例同期行CEA等对策,可以有效地减少CABG术后脑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