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死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25例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死因,但其主因有临床表现不典型、体征与病理变化不一致而贻误诊治;因过分强调保守治疗而失去手术良机;围手术期间准备不充分、处理不及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和(或)术中未去除病因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57岁, 因"体检发现腹腔肿物2个月"入院。腹部CT检查提示:中上腹偏右侧见团片状异常密度影, 呈囊实性改变, 小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术中探查见肿瘤来源于空肠起始部, 瘤体大小13 cm×11 cm×6.5 cm, 大部分外生性生长, 瘤体导致肠腔轻度狭窄并压迫周围肠管, 对应肠系膜内多发肿大淋巴结。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主体位于肌层内, 呈浸润性生长, 破坏肠壁平滑肌, 侵达黏膜下层及浆膜下层(图2A), 由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组成, 呈平行束状、交织状排列, 部分呈波浪状排列, 间质疏松, 可见水肿及黏液样变区, 瘤细胞核染色质稀疏或空泡状, 可见小核仁, 胞质嗜双色, 两端细长(图2B)。黏液样区瘤细胞呈星芒状, 未见明确核分裂象, 肿瘤内含有小至中等大血管, 血管周围伴水肿。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0/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Vimentin(+)(图3A)、β-Catenin(核+)(图3B)、Calponin(部分阳性)(图3C)、CD117(-)、Dog-1(-)、CD34(血管+)、SMA(-)、Desmi...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常被误诊、误治。通过我们治疗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表明术后膈疝是可以预防的。x线检查能早期确诊,治疗方法是行膈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生物体内由双链RNA介导同源序列mRNA的特异性降解,从而导致基因沉默的现象[1].通过合适的载体将RNA干扰片段转入目的细胞,可以有效地抑制功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自主研发眼底造影图像处理软件,对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进行量化处理.方法 将眼科门诊患者造影眼底图像进行双软件处理,将结果进行对比处理.结果 通过图像大小、亮度、对比度的量化调整选择,可以有效的将多次、不同患者的图像进行处理,保证了在不同的屈光间质、不同的曝光度下图像处理的准确性.结论 该软件在常用功能、数据处理、病灶测量等方面具有其他软件不具备的功能及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7月~2009年7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的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而愈,吻合口癌肿复发2例,肝转移2例,控便率82.6%。结论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细胞角蛋白20检测诊断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以细胞角蛋白 2 0 ( CK2 0 )作为大肠癌标记物 ,对 39例大肠癌患者的 2 60枚淋巴结进行了CK2 0 m RNA检测 ,以判断大肠癌转移情况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 39~ 69岁 ,平均 56.3岁。患者均经病理确诊 ,按 Dukes分期 A期 3例 ,B期 2 0例 ,C期 12例 ,D期 4例。 2 60枚淋巴结均取自手术切除标本 ,每个淋巴结一分为二 ,1份送常规病理检查 ,另 1份液氮速冻后 ,置 - 80℃冰箱保存备测。CK2 0 m RNA的检测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 RT- PCR)法。电泳后同时出现 370 bp CK2 0扩增带和 50 0 bp  β- a…  相似文献   
8.
1996~ 1 999年 ,我们对 1 2 0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LA)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8例 ,女 62例 ;年龄 1 3~54岁。临床诊断为慢性阑尾炎 35例 ,急性阑尾炎71例 ,坏疽穿孔型阑尾炎 1 1例 ,阑尾周围脓肿 3例。LA术中同时行卵巢囊肿摘除术 3例 ,右侧附件切除 1例 ,胆囊切除 2例 ,粘连松解 3例。术中发现附件盆腔结核 1例 ,多囊卵巢 1例 ,慢性胆囊炎 (胆囊周围粘连 ) 2例 ,十二指肠球溃疡瘢痕 1例 ,肝硬变 (纤维化 ) 2例 ,肝脏浊肿增大 (轻度 )边缘变钝 3例。手术采用腹腔镜辅助两孔法 2 1例 …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临床中所遇到的3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膈疝的误诊、误治,总结术后膈疝的形成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表明术后膈疝是可以预防的,行膈疝修补术是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毕维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50-3051
目的 比较改良袢式空肠代胃术与P型空肠代胃术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胃癌患者依据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袢式空肠代胃术;对照组21例采取P型空肠代胃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空时间[(61±23)min]较对照组[(37±19)min]长(t=3.03,P<0.05),每次饮食量[(308±44) ml]较对照组[(262±34) ml]高(t=2.55,P<0.05),每天饮食次数[(4.2±1.2)次]较对照组[(5.7±2.3)次]少(t=2.4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42.9%)(x2=5.71,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改良袢式空肠代胃术重建消化道,相对于P型空肠代胃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并未使手术过程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