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素清  王洁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28-18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10例患者进行磁力线温热、慢性牵引结合针灸疗法,并加以功能性康复训练。结果 210例患者中,治愈79例,显效120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76%。并对治愈和显效的患者,经过1年的回访,有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5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板切除术后再发腰腿痛非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对47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椎体爆裂骨折而进行椎板切除手术,术后5个月-15年内再发腰腿痛的患者采用卧床休息、药物、理疗、针灸和牵引的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腰痛失能指数和生存质量评分分别对患者疼痛症状、功能情况及生存质量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以评价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和生存质量改变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综合的非手术疗法对椎板切除术后再发腰腿痛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可减少再次手术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和速度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002-09/2004-08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16m以上,且步行速度1min超过10m,排除存在限制活动的并发症者。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随机为速度依赖性组(25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5例)。速度依赖性组进行结构速度依赖性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以神经易化技术为主。2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4周治疗。两组患者仍进行除步行训练以外的其他训练内容。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行功能性分级、功能独立性测量和步行速度的评定。结果:45例患者完成研究,5例脱落。速度依赖性组(23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2例)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lt;0.001),但在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方面的改善效果上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比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ES=0.69~0.89),但在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S=0.35)。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包括脱落的5例)在训练期间没有出现心脏症状和其他副反应。结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比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训练策略上,结构速度依赖性平板步行训练是一新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起立 -行走”计时测试 (TUGT)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功能移动能力中的价值。方法 90例脑卒中患者参与本研究。采用Berg平衡量表 (BBS)、步行速度和功能独立性测量 (FIM )评定患者的平衡、步行速度和功能独立性 ,作为TUGT的效标尺度 ;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图法求出判断患者独立步行与否的最佳TUGT临界值。结果TUGT与BBS、FIM和步行速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r =-0 .92 6— -0 .674,P <0 .0 0 1) ;TUGT值 <10s的患者全部步行独立 ,TUGT值 >2 0s的患者中步行自立群只占 8.3(G ;判断独立步行最佳临界值为 15 .2s ,其敏感性为 89.4% ,特异性为 79.1%。结论TUGT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反应功能性活动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组(15例)、减重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对3组患者进行步行功能性分级和最大步行速度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3组患者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组较减重步行训练组和常规步行训练组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0.001).结论对于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构性速度依赖性训练较减重步行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易复发、难以治愈的疾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1]。腰腿疼痛及活动障碍是本病主要症状,病程一般较长,且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困扰人们的工作及生活。随着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学检查水平的提高,诊断已不困难。临床保守治疗方法较多,常综合运用卧床休息、腰椎牵引、理疗、腰背肌功能锻炼及药物治疗等方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12 0例腰椎和膝关节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6 0例和对照组6 0例。观察组由责任护士指导并督促其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后自行活动。结果:观察记录术后1个月腰椎患者行五点支撑法,腰骶部离开床面的距离和直腿抬高角度。膝关节术后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和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骨科术后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能缩短康复的时间,提高康复效果,有利于提高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周期中空间—时间参数对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 10m步行速度法测定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以及步态周期参数 ,线性回归分析步长和步频对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与步长和步频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849-0 .915 ,P <0 .0 0 1) ,步长可预测自由步行速度84%的变异量 (P <0 .0 0 1) ,步长和步频可共同预测自由步行速度 94%的变异量 ;步长可预测最大步行速度 83 %的变异量 ,步长和步频可共同预测最大步行速度 96%的变异量。结论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自由或最大步行速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步长。  相似文献   
9.
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目的研究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来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连续12天.同时接受行为再塑的技巧训练,密集的训练患侧肢体活动,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连续2周共10个工作日.在治疗前的2周(基线)、治疗前和治疗后用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来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在治疗前2周的基线期内,在UEFT和STEF上未显现出明显的改善(ES0.21;0.06).但患者在接受2周的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后,在UEFT和STEF上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改善(ES1.24;0.65),其中病程3-6个月的患者比病程>6个月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ES1.430.96;0.810.5).结论强制使用运动疗法是改善恢复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步行速度是反映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研究采用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法进行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评定时的信度和同时效度,为临床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5例,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行指令,患者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20m以上,排除下肢全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关节炎而影响步行者,以及存在其他限制下肢活动的并发症者。有5位医师参与,其中2位医师评估5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10m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作为评测者间信度研究,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被同一医师再评估1次,以作为评测者内信度研究。由另3位医师共同利用下肢Fugl-Meyer评价、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独立性测量作效标尺度进行同时效度的研究。结果:在信度方面,10m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的测量在同一评定者的两次评定结果之间高度相关(ICC=0.912—0.937),不同评定者的同一次评定结果之间也高度相关(ICC=0.961~0.972),在同时效度方面,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与Fugl-Meyer评价,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独立性测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595~0.693,P&;lt;0.001)。结论:自由和最大步行速度测量法评定具有良好的信度与同时效度.推荐在临床结局评价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