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应用于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7-11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通外科对22例胃癌患者应用直线形吻合器进行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完成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并D2淋巴结清扫,其中12例应用改良三角吻合术(闭合共同开口时将原十二指肠吻合线一并移去的术式),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2例胃癌患者均于全腹腔镜下完成远端胃切除及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总手术时间(194.6±38.4) 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时间(19.1±14.1) min。术中应用直线形吻合器钉匣(5.8±0.8)个/例。术中出血量(49.5±24.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32.8±12.4)枚/例,上、下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残留。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9±0.7) d,恢复饮水时间(4.8±1.1) d,进食半流质时间(6.6±1.2) d,术后住院时间(10.1±2.3) d。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但均未出现吻合口瘘、梗阻和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简易、安全、可行,是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各项Ⅲ期临床研究,近年来,术后化放疗、围手术期ECF方案(表柔比星、顺铂和氟尿嘧啶)化疗以及术后口服S-1辅助化疗分别成为了美国、欧洲和日本治疗可切除性胃癌的标准辅助治疗方式.2001年,美国西南肿瘤组(SWOG)报道的大型Ⅲ期随机临床试验(INT0116)结果,使得术后化放疗在美国成为可切除性胃癌的标准治疗方式.随着化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术前化放疗、术后化放疗、化放疗联合术中放疗等各种化放疗方案不断地被业内学者所报道.本综述总结近年来报道的关于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辅助性化放疗方案及其临床试验结果,并综合评价化放疗在可切除性胃癌中的治疗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接头蛋白Cr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8例胃癌病人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Crk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TNM 分期(P<0.05)密切相关。Crk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Crk蛋白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胃十二指肠重叠法三角吻合的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例使用达芬奇Si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为33岁女性远端胃癌病人,病例2为77岁男性病人。两者均成功完成全机器人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以及胃十二指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手术时间分别为210 min和240 min。术中出血量20 mL和10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枚和24枚。上、下切缘病理检查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0 d和2.5 d,进食流质时间4 d和5 d,术后住院6 d和8 d。两者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基于胃十二指肠重叠法三角吻合的全机器人远端胃癌根治术可行且安全,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 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 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早期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4例弥漫型早期胃癌中有11例(32.35%)存在微转移,而16例肠型早期胃癌中仅有1例(6.25%)存在微转移.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关,弥漫型癌较早期胃癌更易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 应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早期胃癌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微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对50例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004枚淋巴结再次切片,然后进行HE染色和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析微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早期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34例弥漫型早期胃癌中有11例(32.35%)存在微转移,而16例肠型早期胃癌中仅有1例(6.25%)存在微转移。微转移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关,弥漫型癌较早期胃癌更易发生微转移(P<0.05)。结论应用抗细胞角质的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检测早期胃癌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淋巴结微转移对早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