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方法对1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导致急性梗阻性肾衰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式所产生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肾功能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双侧输尿管插管,ESWL碎石,以及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肾穿刺造瘘,双侧输尿管切开取石。均能有效地解除梗阻、引流尿液。根据患者病情及一般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结石致急性肾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组)100例和对照组(开放性肾切开取石术)100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后的结石清除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PL)及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种方法治疗的2358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ESWL组846例,单次碎石成功476例(56.3%),4周后结石排净率为67.9%;PL组1370例,单次碎石成功1278例(93.3%),4周后结石排净率为97.1%;开放输尿管取石142例,取石成功率100%.术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尿是3组常见的并发症,PL组术后疼痛、发热发生率最低,分别为3.5%、2.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其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开放取石虽能完全取出结石,但创伤大,是其他治疗方式失败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前、后施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120例男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n=60)于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n=60)于腹腔镜膀胱全切术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膀胱全切术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髂内、髂前及骶前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髂外、闭孔、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1.7%vs. 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前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时间较短,但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少,膀胱切除术后需再次对髂前、髂内淋巴结进行核查并行补充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膀胱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膀胱癌根治术)与观察组(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干扰素-γ水平高于对照组,前列腺素E_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34.3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癌术中出血量少,对血清干扰素-γ、前列腺素E_2水平影响较小,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并明确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20个因素,样本数为分析数量的7倍,病例组140例,对照组140例.对两组入选者进行问卷式调查,采用“面对面”的询问.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职业、婚外性生活、性病史、两地分居、性生活频率、每次性生活时间、长期饮酒、饮酒量、醉酒、饮食习惯、长期憋尿、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骑自行车摩托车与CP/CPPS的发病有关(P< 0.05或<0.01).多元逐步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有性病史、两地分居、性生活频率高、每次性生活时间长、饮酒量多、饮食习惯差、长期憋尿、有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骑自行车摩托车是CP/CPP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 CP/CPP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也许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疾病.有性病史、两地分居、性生活频率高、每次性生活时间长、饮酒量多、饮食习惯差、长期憋尿、有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骑自行车摩托车是CP/CPPS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国平  雷弋  王岭  张天德  母健君  白冰  钱济穷  王珏  高龙 《四川医学》2018,39(11):1246-1249
目的对比研究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肿瘤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3例初次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均进行TURBT,术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B组:26例,A、B组分别使用吉西他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两组患者均术后即刻(24h内)膀胱灌注化疗,其后每周1次,连续8周,然后每月1次,连续10个月,共1年。随访2年,比较两组肿瘤2年内复发率、复发时间、进展率、进展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1例失访、2例患者因经济因素退出研究,B组1例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复发时间、进展率、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9. 2±6. 8)分,显著高于B组(51. 5±4.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4(20. 8%)低于B组8/25(32.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尿频、尿痛、血尿等,但A组出现1例肾功能不全,后恢复至正常,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吉西他滨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复发几率,两者疗效无差异。但吉西他滨灌注后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28例Snodgrass手术的方法、疗效。9例为前型尿道下裂,3例为二期尿道成形,16例为尿道下裂术后残留尿道下裂的患儿,其中3例伴阴茎下弯。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一次手术成功23例,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畸形,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前端,呈纵行裂隙状。3例尿道口狭窄,2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另1例作尿道外口切开后痊愈。2例出现尿瘘,1例经尿道扩张温盐水坐浴后治愈,另1例经上述处理后瘘口缩小,等待手术修补。结论:Snodgrass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易于掌握及推广。对尿道成形失败,成形材料缺乏的患者是一个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 PL)与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16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经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PL)和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PL组单次碎石成功率93.2%,ESWL组为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组4周后结石排净率为97.0%, ESWL组为67.8%(P〈0.05)。术后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尿是两组常见的并发症,PL组术后疼痛、发热发生率低,分别为3.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明显优于ESW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上尿路结石患者使用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经皮肾镜碎石术共治疗上尿路结石1210例,其中采用传统PCNL治疗891例,微创PCNL治疗319例。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和96%,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9%和9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和1.3%;单通道取石1113例,多通道取石97例。结论经皮肾穿刺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高效微创,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