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带教医师提高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结合自己20余年临床带教实践体会,分别对带教医师怎样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创新能力三方面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翔实系统的论述,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疝环充填式(Plug)和普理灵疝装置(PHS)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连续施行Plug和PHS手术修补原发性腹股沟疝(直疝、斜疝)283例,按手术方式分别为Plug组和PHS组。主要观察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以及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时间等指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2组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及排异反应发生。平均手术时间(58.74±11.74)min,其中Plug组(58.17±11.13)min,PHS组(59.29±12.52)min(P=0.42)。3例出现尿潴留,与手术方式(P=0.62)、术前导尿(P=0.21)及前列腺增生无关(P=0.07)。术后12~24 h下床活动,2周全部恢复正常活动。结论:Plug和PHS手术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术后复发率低、疼痛轻、恢复快,是局部麻醉下日间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适宜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比较两种消化道重建方法术后病人的并发症及营养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袢空肠Roux—en—Y重建术后早期适应性较好;调节性双通道空肠代胃重建术术后病人后期营养优于前者。结论:全胃切除后,P袢Roux—en—Y吻合术和凋节性双通道空肠代胃重建术在改善病人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是比较理想的重建术式,但调节性双通道空肠代胃重建术是一种更符合生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欧荣册  冯亮  陈进  姜淮芜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882-2883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伤员的伤情特点和受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我院收治地震伤员病例资料及绵阳震区的死亡病例资料。结果:压砸挤压是地震致伤的主要致伤机制,逃生不当所致坠落、扭挫、砸伤也有一定比例。结论:地震伤具有受伤机制多样、伤情复杂、多发伤比例高的特点,其中以压砸、挤压伤、机械性致伤为主。快速、科学、合理的现场救治及分级统一救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欧荣册  李索林  姜琳耀  肖琳 《重庆医学》2018,(12):1592-1594,1598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无痕技术治疗小儿对侧隐性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四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12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其中采用单孔腹腔镜无痕技术170例,普通开放手术142例.分析两种手术患儿性别,年龄,复发率,单侧疝发病部位,开放手术术后发生对侧异时疝的病例数,腹腔镜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的病例数,以及术后异时疝的发生时间.结果 普通开放手术共142例,男97.8%,女2.2%,平均年龄(2.45±2.18)岁;术后发生对侧异时疝5例,占3.5%,其中1例(0.7%)为右侧,4例(2.8%)为左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P=0.01),异时疝分别发生在术后8、14、18、20、24个月.有3例(2.1%)疝复发.腹腔镜手术共170例,男145例(85.3%),女25例(14.7%),平均年龄(2.44±2.15)岁,术中发现对侧鞘突未闭的隐性疝86例(50.6%),未发现异时性腹股沟斜疝,有1例(0.6%)在术后18个月复发,与开放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P=0.01).结论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较普通开放手术可准确判断有无对侧隐性疝并同时手术,其术后复发率和异时疝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小儿鞘膜积液2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荣册  叶征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53-1254
我院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小儿各型鞘膜积液213例,其中212例均采用小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两种重建术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6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我院行近端胃癌次全胃切除连续病例59例,依据重建方式分为2组:胃食管侧端吻合重建组(GE组)和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重建组(GIE组),GIE组重建在残胃与食管间增加一段长35 cm的连续性间置空肠,对比分析2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吻合口漏、倾倒综合征及中度以上贫血病例发生.术后1和6个月体重、RBC、Hb、Alb、PNI值以及其相对于术前的变化值[术后1个月RBC(P=0.006)、Hb(P=0.001)相对于术前的变化值除外],GIE组和GE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IE组术后腹部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Visick评分优于GE组(P<0.001):GIE组主要为Ⅱ级(74.2%),GE组主要为Ⅲ级(64.3%).与GE组比较,GIE组术后并未延迟首次化疗时间(P>0.05),手术时间延长(0.35士0.13)h(P=0.01).结论 调节型双通道间置空肠消化道重建在近端胃次全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防止癌细胞残留和改善近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脐膨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畸形.发病率极低,约1:3000~1:10000[1],男多于女,3:2,新生儿期即应急症处理.巨型脐膨出伴发全程腹直肌分离且未正规治疗存活达12年更极属罕见.我院曾遇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欧荣册  姜淮芜  刘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30-1431
目的:探讨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收治的38例小肠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小肠扭转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我们采用了经单纯减压复位术8例,行肠切除术30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术后7天出现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治愈)。治愈34例(占89.5%),死亡4例(占10.5%)。结论:小肠扭转为绞窄性肠梗阻,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要在扭转肠袢发生坏死之前手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