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总结结肠癌并发急腹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旨在提高该病一期手术治愈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共20例以急腹症为表现的结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中18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1例行一期切除吻合、盲肠造瘘术,1例行一期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均治愈出院.结论:结肠癌并急腹症时术前易误诊,需认真采习病史,开拓思路,仔细鉴别则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治疗上,术式的选择得当则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而术中肠道灌洗、新吻合技术的应用,术后全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更可提高一期切除吻合率.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13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源性胆管损伤系指医生在行上腹部手术时因操作不慎而造成的肝外胆管的损伤,发病率约为0.1%~0.5%,但近年来随着胆道外科的普遍开展,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推广应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13例,现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就其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Ⅲ类切口微波治疗对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0月-2007年11月腹部手术Ⅲ类切口患者47 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期常规伤口换药组作为对照组与常规伤口换药加微波治疗伤口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23 例术后伤口感染8 例(34.78%).治疗组24 例术后伤口感染2 例(8.3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Ⅲ类切口予微波治疗可明显降低伤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肠套叠39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套叠为婴幼儿急性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门诊采用气 (钡 )灌肠复位治疗的占大多数 ,文献报道达 90 %左右[1] 。门诊复位失败或晚期套叠不能门诊复位而手术治疗的仍较多。本院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9月手术治疗 39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9例 ,其中男 2 7例 ,女 12例 ,年龄 4个月~ 5岁。1 2 临床表现  39例均有阵发哭闹 ,解血便 ,右上腹扪及肿块三大表现。其中 31例发病 48h内 ,8例发病超过 48h且 6例有较明显毒血症状。体温正常 19例 ,低热 11例 ,中度发热 6例 ,高热 3例。呕吐 2 4例 ,无呕吐 15例。1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门静脉局部应用及联合维拉帕米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切除肝叶或肝段的患者,肝门阻断前经胃网膜右静脉缓慢推注乌司他丁10wu或联合维拉帕米5mg.观察术后1天、3天实验组血清酶(ALT、AST)、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及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1天、3天实验组血清酶(ALT、AST)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联合用药组保护效应与单纯应用乌司他丁组无显著差异(P>0.05).光学显微镜检查,实验组肝细胞病理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 肝门阻断前经门静脉应用乌司他丁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联合使用维拉帕米,未发现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67例分为两组,同期常规用药组为对照与早期使用抗凝、祛聚药物预防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彩超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62例完成随访6个月以上,随访率92.5%,其中预防组39例,对照组23例.术后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6例(26.1%),1例为复发血栓.预防组发生门静脉血栓3例(7.7%),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7),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抗血栓治疗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的有效引流方法。方法对6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行术后甲状腺窝HNPDS引流(实验组)与普通胶管引流(对照组),通过对引流量、引流时间、拔管后伤口积液量、伤口疼痛程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术后放置HNPDS引流较普通胶管引流更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抑制促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抑制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表达后时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体外成瘤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Ang-2基因在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研究抗血管生成疗法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携带Ang-2基因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特异干扰性小RNA(siRNA)基因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系,并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成功构建了抑制Ang-2基因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将63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转染和未转染siRNA基因的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及不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产生肿瘤结节,观察肿瘤的生长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进行检测.结果: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以及用免疫荧光法从蛋白质水平均证实新构建的肝癌细胞系成功抑制了Ang-2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抑制了Ang-2基因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未转染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Ang-2的表达增强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成瘤性并促进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抑制Ang-2的表达可以明显减弱这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