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33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术后肠梗阻症状均获缓解,肠蠕动恢复良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22例,Ⅰ期切除近端造瘘Ⅱ期吻合术7例,单纯造瘘3例,捷径吻合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1例,均经换药引流1周后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13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源性胆管损伤系指医生在行上腹部手术时因操作不慎而造成的肝外胆管的损伤,发病率约为0.1%~0.5%,但近年来随着胆道外科的普遍开展,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推广应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13例,现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就其处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2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治疗的病案.结果治愈19例(86%),好转3例(14%),无死亡,发生并发症6例(27%).结论胆石症合并肝硬化病人手术风险较大,术前的肝功能评估和改善,术中的个体化处理,术后的多器官功能监测和全身支持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结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结肠癌及近端肠管距癌灶5cm、10cm的肠管组织中HIF-1α。结果结肠癌组中 HIF -1α阳性表达率为76.67%,距癌灶5cm、10cm 的肠管组织中 HIF -1α的表达率分别为21.67%、3.33%,前者与后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二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IF-1α在结肠癌中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IF-1α的表达参与了结肠癌癌细胞分化及发展,可作为评估结肠癌发展、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对2008-09~2011-03间,收治的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行开腹探清病灶后,着重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并酌情行Ⅰ期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行单纯缝合修补术39例,Ⅰ期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住院时间10~21 d,平均14.5 d。本组患者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38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随访率90.48%。38例患者均做胃镜或钡餐检查,其中:34例治愈,治愈率89.47%;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0.52%。4例中,3例患者出现溃疡病一般症状,继续口服抗溃疡药物后症状减轻或改善,无需再手术治疗;1例经胃镜等检查为胃窦部溃疡复发,因瘢痕大,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痊愈。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阻断病情继续发展的优点,术后继续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门静脉局部应用及联合维拉帕米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切除肝叶或肝段的患者,肝门阻断前经胃网膜右静脉缓慢推注乌司他丁10wu或联合维拉帕米5mg.观察术后1天、3天实验组血清酶(ALT、AST)、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及病理变化.结果 术后1天、3天实验组血清酶(ALT、AST)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联合用药组保护效应与单纯应用乌司他丁组无显著差异(P>0.05).光学显微镜检查,实验组肝细胞病理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 肝门阻断前经门静脉应用乌司他丁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联合使用维拉帕米,未发现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同期发情处理的小鼠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分布的差异。方法 10只8周龄KM系雌鼠,随机分为PMSG和FSH两个组,第一次处理后48 h取其卵巢、输卵管、子宫进行固定,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织中PR的分布。结果两组小鼠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内膜中均有PR表达;其中PMSG组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输卵管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FSH处理组(P<0.05);PMSG组各级卵泡的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FSH处理组(P<0.05);PMSG处理组子宫内膜上皮与腺上皮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FSH组(P<0.05),而基质和子宫内膜上皮中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低于FSH组(P<0.05)。结论 PMSG和FSH同期发情处理不同程度影响小鼠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中PR的表达分布;其中PMSG处理组小鼠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上皮中PR表达普遍显著高于FSH处理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角度探讨自然发情小鼠与诱导发情小鼠的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是否受内源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7只同日龄母鼠,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个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诱导发情处理假孕组和自然发情假孕第1天摘除卵巢组,3个组的小鼠在见栓后第4、6、8天分别取样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小鼠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3个处理组的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胞质都有ERα存在,且主要表达在腺上皮;见栓第4、6、8天时,诱导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的ERα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组和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 < 0.05);见栓第8天时,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差异不显著(P >0.05),但见栓第4、6天时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自然发情处理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α阳性率显著高于自然发情第1天摘除卵巢组(P < 0.05).结论 诱导发情处理的小鼠子宫内膜,其表面雌激素受体α表达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小鼠,且两者都受其内源性雌激素的特异诱导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拘束冷应激对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肌酸激酶(CK)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50日龄清洁级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即0、0.5、1.0、1.5、2.0、2.5和3.0h组。采用拘束冷应激法,在应激相应的时间后,检测大鼠血清中ACTH、CORT、CK、ALT浓度和胃溃疡指数的测定。结果①大鼠血清中的ACTH浓度随着应激时间的增加呈现迅速升高的趋势,0.5h达到最高值,之后又迅速下降,逐渐趋于平缓;②血清中的CORT浓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1.5h达到最高值,之后又迅速下降,逐渐趋于平缓;③血清中的CK和ALT活力显著升高,且随着冷应激时间的增加而递增;④大鼠胃溃疡指数在应激初期呈现迅速升高的趋势,2.5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拘束冷应激可使大鼠血清中的ACTH和CORT的浓度上升,至最高值后迅速下降;而血清中CK和ALT的浓度则随着拘束冷应激时间的增加而递增。拘束冷应激导致大鼠发生急性胃溃疡,应激2.5h时最严重,提示拘束冷应激大鼠模型的造模时间以2.5h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