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术中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方法及临床结果分析。方法:中度和高度近视92例(184眼),施行LASEK,术中应用MMC,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发生率及屈光回退发生率。结果:术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6月内趋于稳定;屈光回退于术后6个月有36眼(1.96%),术后1年有34眼(1.85%);术后haze2周有有14眼(7.61%),6个月时有13眼(7.01%)。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中高度近视疗效确切而安全,能降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Ahmed阀门植入联合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门(AGV)植入物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手术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对52例难治性青光眼施行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其中包括3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4例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发性青光眼,8例眼部手术后的继发性青光眼,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在术后平均16±4个月的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的41.40±8.03mmHg下降到20.55±9.53mmHg,总有效率为88.5%。手术并发症包括早期低眼压、前房延缓形成、脉络膜脱离和引流管堵塞、引流盘包裹等。结论Ahmed青光眼阀门近期疗效高于其他房水引流植入物,可使因引流过畅所致的并发症明显减少,而联合丝裂霉素C的应用可减少其远期并发症,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合并膨胀期白内障65例65眼,房角粘连关闭范围为180°~270°,药物控制眼压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及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65眼(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64眼(98.5%1术前房角关闭部位全部开放,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手术前后眼压比较t值为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但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鼻睫状神经痛,眼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甚或耳鼻喉科医生常有误诊。现将我们总结的33例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诊断标准—本病疼痛的特点,是间歇性前额或后顶部钝痛,或眼眶上痛、鼻根部或鼻背部痛;疼痛发作时伴有流泪、结膜轻度睫状充血伴眶上切迹压痛;X光或C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探讨预防LASEK手术后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发生的理想方法。方法施行LASEK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98例196眼),术中应用MMC,观察术后症状、视力、屈光度、Haze及屈光回退发生率。结果屈光度及裸眼视力均在术后6月内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1年屈光回退分别有40眼(2.04%)、38眼(1.94%),回退度数0.50--1.12 D,无超过2.00 D者;术后1周出现Haze,至2周时有15眼(7.65%),6个月时有14眼(7.14%),Fantes分级0.5--1级,未出现2级以上Haze。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中高度近视安全,能降低Haze及屈光回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0例6~12岁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鼻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再辅以相应药物治疗后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无腺样体残留或复发,其中,治愈91例,9例有效,所有病例无任何不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法治疗鼻咽癌分泌性中耳炎5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11例123耳NPC放疗后SOM患者分为研究组55例62耳,给予患者咽鼓管置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法治疗;对照组56例61耳,给予鼓膜穿刺抽液和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分析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是77%:57%(P=0.021),15%:11%(P=0.79),92%:69%(P=0.001),单纯穿孔、化脓性中耳炎、听力下降和总并发症率分别是5%:18%(P=0.025),3%:13%(P=0.054),5%:25%(P=0.02),13%:56%(P=0.000),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鼓膜穿刺抽液和鼓膜切开置管术比较,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法治疗NPC放疗后SOM是一种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提高NPC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康柏西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50例(50眼)DM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25眼)。两组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两组BCVA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个月,两组CMT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CMT分别为(509.60±65.12)、(424.13±53.90)、(316.01±22.24)μm,小于对照组的(549.23±60.18)、(498.12±56.12)、(364.48±55.4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平均注射次数(3.3±0.5)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2±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