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3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CISTv1.1)评估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疗效,根据临床疗效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所有纳入患者均行MRI检查,分析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值,记录患者的临床体征:年龄、临床分期、Ki-67(增殖指数)、肿瘤最大直径、疗效、肿瘤部位、基因表型等。结果 36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缓解组31例(86.11%,31/36)、未缓解组5例(13.89%,5/36),乳腺癌患者在MRI表现为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且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新辅助治疗后,未缓解组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i-67值越高,新辅助治疗后ADC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联合传统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 但不同的药物、给药剂量、用药周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疗效和安全事件。确认CDK4 /6抑制剂对我国乳腺癌患者是否同样适用, 既是国内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 也是实际诊疗工作中的需要。文章介绍了不同药物的经典临床试验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手术清扫范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资料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orrmann分型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8.9%(71/103).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度)也增高(P<0.05);临床分期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度)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Ⅰ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度)均低于其它期 (P<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1.6%(40/49),高于其它型(P<0.05),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2.4%(161/497)最高.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随着胃癌的临床进展而增高.合理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及时清除肿瘤可能的转移灶,进而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手术清扫范围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的1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资料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分析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Borrmann分型的关系。结果:103例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68.9%(71/103)。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度)也增高(P〈0.05);临床分期中,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度)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高,Ⅰ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度)均低于其它期(P〈0.01);Borrmann分型中,Ⅲ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1.6%(40/49),高于其它型(P〈0.05),而Ⅳ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度32.4%(161/497)最高。结论: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随着胃癌的临床进展而增高。合理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及时清除肿瘤可能的转移灶,进而有助于降低患者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MCMp)在DNA复制起始和延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比较理想的细胞增殖标志物。MCM2是该家族中的一员,表达于人类多种肿瘤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主性生长的特点,所以MCM2可以标记肿瘤细胞所处的状态,并且在增殖发育异常和突变的细胞中,MCM2蛋白的检测意义重大,有可能成为多种恶性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0、10、20、30、40、50μmol/L重楼皂苷处理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重楼皂苷组(30μmol/L重楼皂苷处理12 h)、抑制剂组(2μmol/L Ferrostatin-1处理12 h)与重楼皂苷+抑制剂组(2μmol/L Ferrostatin-1处理12 h后,30μmol/L重楼皂苷处理1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转铁蛋白受体1(TFR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p53、p53/溶质运载蛋白7家族成员11(SLC7A1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MDA-MB-231细胞存活率随重楼皂苷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组细胞存活率以及CPX4、SLC7A1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细胞凋亡率以及TFR...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存活素(survivin)、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全部为浸润性导管癌)及4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urvivin与MCM2的表达情况,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 vs 71.67%;x2=33.661,P=0.000).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x2=9.941,P=0.007).MCM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 vs 58.33%;x2=23.567,P=0.000).MCM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x2 =4.239,9.307,5.126,6.655;P<0.05).Survivin与MCM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23).结论 Survivin和MCM2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其表达情况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8a 来胃癌数据库的临床病理资料,以了解本地区胃癌的发病特点。方法: 将
2007 - 01 ~ 2015 - 01 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548 例胃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男性1251 例( 80. 81%) ,女性297 例( 19. 19%) ,平均年龄60. 94 ± 10. 90岁。发病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
40. 76%; 不同年龄段胃癌发病部位构成比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9. 836,P = 0. 000) ,胃底贲门癌的构成
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组织类型最多的为低分化腺癌,占46. 58%; 不同年龄组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存在差异,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7. 300,P = 0. 000) 。早期胃癌144 例,占9. 30%,进展期胃癌1404 例,占90. 70%。Bormann
分型以Ⅲ型最多,占53. 92%。TNM 分期Ⅲ期+ Ⅳ期最多,占72. 41%; 不同年龄组TNM 分期构成比不同,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 9. 013,P = 0. 029) 。结论: 内蒙古西部地区胃癌以进展期胃癌占大多数,中老年男性高
发,好发于远端胃,其次为胃底贲门部,分化程度较差,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但分期较早,蒙古族病人与汉族
病人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糖类相关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在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60例胃癌病人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PGⅠ、PGⅡ、CA19-9以及CEA的值,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结果进一步分析。结果:胃癌病人血清PGⅠ的值低于对照组,而CA19-9、CEA的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人血清PGⅠ、CA19-9的值与胃癌的不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血清CEA的水平只在Ⅰ、Ⅱ期与Ⅳ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病人血清PGⅠ、CA19-9、CEA的值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GⅠ、PGⅡ和PGⅠ/PGⅡ的AUC分别为0.850、0.502和0.852,表明PGⅠ、PGⅠ/PG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而PGⅡ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低。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G、CA19-9及CEA能够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并且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胃重建(binding pancreaticogastrostomy,BPG)手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施行PD并胰腺残端与胃行BPG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无胰瘘、胆瘘、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腹腔引流液及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逐渐减少或降低,胃肠功能恢复较好。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PD术中,BPG有其自身独特优点,合理应用胰胃吻合术有可能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