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近年大量研究表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好发年龄提前,并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ANTES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评价哮喘炎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6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7例肺炎患儿及25例健康儿血清,用ELISA法测定RANTES水平,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各测定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ANTES mRNA表达。结果 ①与健康儿相比肺炎、哮喘患儿的RANTES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经统计学处理,肺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且哮喘和肺炎相比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与健康儿相比肺炎、哮喘患儿血清RANTES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哮喘和肺炎相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ANTES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它们能够激活炎症细胞有关。监测外周血RANTES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助于哮喘诊断.并与肺费含并喘息作出答别.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肺功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又名过敏性咳嗽、隐匿型哮喘。临床以咳嗽为唯一症状,以夜间清晨发作性阵咳、痰少、运动后加重,无发热等感染征象,或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无明显的肺部阳性体征,支气管扩张剂有效为特征。笔者对近年我院CVA患儿的肺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4例,男55例,女29例,年龄36~7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E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加强术前宣教,术中保温,限制性补液,术中、术后完善镇痛等一系列ERAS策略进行围术期管理,C组采用常规围术期处理。记录补液量、术毕鼻咽温度、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流体食物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导尿管拔出时间;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结果 E组补液量[(1 328±64)ml vs.(2 463±135)ml]明显少于C组(P0.05),术毕鼻咽温度[(36.2±0.2)℃vs.(35.1±0.5)℃]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首次肠鸣音时间[(33.4±12.5)h vs.(42.8±14.3)h]、首次排气时间[(43.6±13.9)h vs.(60.7±15.4)h]、首次进流体食物时间[(26.8±4.1)h vs.(67.4±13.5)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4±1.6)h vs.(26.5±3.8)h]、导尿管拔出时间[(29.2±6.1)h vs.(51.8±7.6)h]、术后PACU停留时间[(26.4±8.5)min vs.(37.2±11.6)min]和总住院时间[(7.5±0.9)d vs.(9.7±1.2)d]明显短于C组(P0.05),总住院费用[(2.1±0.6)万元vs.(2.6±0.8)万元]明显少于C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2.4%vs.21.4%)、躁动(4.8%vs.26.2%)、皮肤瘙痒(7.1%vs.23.8%)及寒战(0%vs.19.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策略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管理,可减少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防止术后低体温的发生,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地佐辛局部与静脉两种给药方式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 选取行下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根据地佐辛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局部给药组(A组),静脉给药组(B组),n=30].A组将5 mg地佐辛与2%利多卡因10 mL、1.192%罗哌卡因2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0 mL,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点处各注射30 mL;B组将2%利多卡因10 mL、1.192%罗哌卡因2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0 mL,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点处各注射30 mL,成功后静脉给予5 mg地佐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腰丛-坐骨神经穿刺成功间隔时间、麻醉效果、阻滞效果,记录术中头晕、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B组患者术中镇痛药用药次数多于A组,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地佐辛可以采用静脉和局部两种给药途径作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但局部给药增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影响小,有利于维持患者的生理状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儿童重症肺炎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小儿肺炎时,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2003年杭州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74例,根据病情轻重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51例)、非重症肺炎组(23例)。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IL-8的动态变化。同步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C反应蛋白和血白细胞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55.94±28.99pg/ml)、IL-6(151.60、±68.75pg/ml)、IL-8(39.09±16.97pg/ml)浓度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13.96±8.01pg/ml)、IL-6(33.76±17.16pg/ml)和IL-8(7.74±3.34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重症肺炎组的血清TNFα(18.08±7.26pg/ml)、IL-6(11.95±5.11pg/ml)、IL-8(5.81±2.64pg/m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8.49±4.72pg/ml)、IL-6(8.3±3.31pg/ml)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IL-8(6.74±2.51pg/ml)的浓度变化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总数呈相似的变化,重症肺炎组患儿血CRP(40.18±18.83mg/L)和白细胞总数[(11.883±4.553)×109/L]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CRP(8.21±5.51mg/L)和白细胞总数[(8.850±2.492)×109/L)。治疗后重症肺炎组血CRP仍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血白细胞总数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过度释放。TNFα、IL-6、IL-8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8.
嗜血杆菌(haemophilus)是一种苛养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呼吸道中,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及菌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标本分离到的嗜血杆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和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HP),在儿科病例中尤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直视下与超声引导下前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剔除改换其他麻醉方式患者,最终直视组97例,超声组98例。直视组采用直视下前路TPVB方式,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前路TPVB方式。观察并记录两组前路TPVB成功时间;麻醉前、前路TPVB进行时及成功后5 min、15 min、30 min、1 h、手术结束时血压(BP)及心率(HR);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包括睁眼时间、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苏醒期患者躁动例数;术后1、4、8、12、24、48 h静止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TPVB进行时平均动脉压(MAP)、HR均低于麻醉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后5 min、15 min两组MAP、 HR均降低,且超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后30 min、1 h及手术结束时,两组MAP、HR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佐辛局部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根据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随机分为局部给药组(A组)和静脉给药组(B组)。观察比较2组麻醉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腰丛-坐骨神经穿刺成功间隔时间、麻醉效果、阻滞效果,记录术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运动神经阻滞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均0.05);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同时B组术中镇痛药用量多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采用静脉和局部两种给药途径作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但局部给药增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影响小,有利于维持患者的生理状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