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对比股动脉(CFA)入路探讨经桡动脉(RA)入路行TACE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376例行TACE手术患者,采取CFA入路、右侧RA入路、左侧RA入路的例数依次为238例、88例、50例,就手术时间、手术与穿刺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发生并发症状况、病例选择倾向,对3组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在手术与穿刺成功率方面,两侧RA组皆未表现出明显不同(P> 0.05),但在这2项指标上,相较CFA组,两侧RA组皆表现为显著偏低(P<0.05)。在手术时间与X线透视时间上相较左侧RA组与CFA组,右侧RA皆表现为显著偏高(P<0.05),同时在这2项指标中,相较CFA组,左侧RA组皆表现为显著偏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状况相较CFA组,两侧RA组皆表现出优势,多数患者更倾向于再次手术时选择两侧RA入路进行手术。结论 经桡动脉行TACE是安全可行的,在患者中接受度更高,虽存在操作难度较高等不足,但仍值得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85%-90%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早期肝癌可通过外科切除。但是,相当一部分肝癌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成熟,介入化疗栓塞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肝癌组织通过血管从人体汲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长,90%以上肝癌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就是医生从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进入血管,通过透视设备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TACE术后超声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术(PEI)联合微波消融治疗邻近胆囊、膈肌、心脏、胃肠道、肾脏、大血管等重要组织器官(距离≤0.5 cm)的特殊部位早期及中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40例特殊部位早期及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于TACE后1周行超声引导下PEI联合微波消融,在肿瘤邻近重要组织器官一侧注入无水乙醇,同时行低功率(40~50 W)、短时间(4~5 min)微波消融;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并随访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仅部分患者出现肝区疼痛(17/40,42.50%)、发热(15/40,37.50%)、恶心及呕吐(12/40,30.00%),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后积液自行吸收。出院后1个月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7.50%(39/40)。随访至出院后12个月,4例发生肿瘤局部进展。结论超声引导下PEI联合微波消融是治疗特殊部位早期及中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接受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A组),28例接受单纯CDT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静脉通畅率,手术前后静脉通畅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A组PMT后即刻血栓清除率>90%(Ⅲ级)14例,50%~90%(Ⅱ级)14例。A、B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64±1.31、2.68±1.76,尿激酶用量分别为(234.29±97.69)万U、(420.71±86.92)万U,溶栓时间分别为(6.96±2.60) d、(12.07±3.02) d,住院时间分别为(13.64±5.49) d、(17.82±4.8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2.58±13.77)%、(74.88±1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6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联合CDT治疗急性中央型、混合型下肢DVT安全,近期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降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比较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和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剖宫产分娩的6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术前介入术式不同,分为双侧髂内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组(A组,n=45)和双侧髂总动脉球临时囊阻断术组(B组,n=19)。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A组、B组平均透视时间分别为(194.58±77.41) s、(77.62±51.51) s,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522.22±831.18) mL、(1 042.11±478.79) 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986.67±739.04) mL、(715.79±433.67)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介入球囊阻断术均可有效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双侧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操作更简单,且剖宫产术中透视时间和出血量更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