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胆囊管途径的胆道镜检查、取石术,既可取尽结石,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又可避免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的弊端.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我科118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患者中,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26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5岁.主诉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后2月,右上腹疼痛伴双下肢水肿20余天入我院.患者因右上腹胀痛,双下肢水肿,行走困难到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诊断肝脏巨大囊性病变:(1)囊肿伴囊内出血?(2)畸胎瘤待排除,囊肿大小25 cm×18 cm×12 cm.肝后下腔静脉受压,管腔变窄.腹腔积液.入院后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  相似文献   
3.
徐光辉  丰帆  柰超  肖书傲  张磊  张洪伟 《肿瘤》2015,(2):232-236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微环境相互作用且密不可分,神经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参与其中。研究证实,胃癌等肿瘤组织中有新生的神经纤维分布,这一方面提示肿瘤细胞通过某些方式(类似血管和淋巴管的再生)促进神经再生;另一方面提示这些新生的神经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发挥某种作用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深入研究肿瘤发展过程中神经与肿瘤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可丰富肿瘤生物学理论,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方法 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67例行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按自定的术前减黄指征:①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μmol/L;②年龄>65岁;③合并胆管炎、肝功能B~C级、心肺功能差、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并伴有其他并发症、营养不良患者.其中28例人选术前减黄组,行透视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减黄组置管后1~2周进行手术.未减黄组39例,常规术前准备后于人院4~6 d进行手术.结果 术前未减黄39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56±38) min、(656±72) ml、56.4%(22/39)、(25±6)d.28例术前进行了减黄,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73±51) min、(634±61) ml、53.6%(15/28)、(34±8)d.术前减黄组与未减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进行术前减黄治疗,降低了患者手术风险;建议TBIL>342.0μmol/L,年龄>65岁,伴胆管炎,一般条件差的患者行术前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双镜联合微创外科治疗胃间质瘤48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42例胃间质瘤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手术时间(50~240)min[平均(92±45)min],术中出血量(5~80)ml[平均(30±18.6)ml],术后平均住院日4~8天,无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肿瘤临近贲门和幽门,均成功地保留了贲门和幽门。6例在胃镜下完成胃间质瘤切除,其中4例行胃镜黏膜下切除,2例由于肿瘤位于肌层,胃镜下切除后穿孔,1例行胃镜下缝合夹夹闭,1例行腹腔镜下缝合修补。肿瘤直径(1.0~5.2)cm[平均(3.2±1.8)cm]。病理结果:极低复发危险32例,低度复发危险12例,中度复发危险3例,高度复发危险1例。随访2~18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有效等优点,是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的优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华通胶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取人脐带华通胶干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和端粒酶活性评价;通过检测华通胶干细胞中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Alb)两种基因的相对含量,对两种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分组:A组:华通胶干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 ng/ml);B组:华通胶干细胞+HGF(40 ng/ml);C组:HL-7702人肝细胞株;D组:华通胶干细胞。结果华通胶干细胞表达间充质细胞表型:CD73、CD90、CD105与HLA-ABC阳性;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型:CD45、HLA-DR阴性;华通胶干细胞端粒酶表达呈阳性。AFP基因相对含量在第7 d表达增高,仍未达到阳性对照组水平(P<0.05);高剂量组含量高于低剂量组(P<0.05);在21、42 d两组相对含量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基因相对含量在第7 d表达增高,高剂量与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在21 d两组相对含量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42 d,两组相对含量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华通胶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进行分化,该诱导作用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性发热伴体重明显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无腹泻,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报告,肝脏多发结节,直径最大约5 cm,考虑转移性肝癌.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脏肿瘤,左肾上腺及盆腔肿物,考虑为左肾上腺癌肝转移,盆腔转移.来我院住院后常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 4.41×109/L,Lymphocyte 32%,HGB 84 g/L,RBC 3.1×1012/L,PLT 75×109/L;血生化八项:TP 48.8 g/L,ALB 28 g/L,ALT 23 U/L,LDH 875 U/L,TBIL 9.9μmol/L,DBIL 3.4 μmol/L,Glu 4.2μmol/L,Cr 46 μmol/L.血清电解质正常,抗EBV(-),抗CMV(-),抗HIV(-),抗梅毒(-),乙肝检查:抗HBs(+),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A12-5 13.6 U/ml,CEA1.2 ng/ml,CA15-3 7.7 U/ml,NSCC 4.2 ng/ml,CA19-94.9 U/ml,AFP 2.1 ng/ml, CA 72-4 2.5 U/ml, NSE12.9 μg/L).肾功能、凝血功能功能、血沉等正常.仔细阅读当地医院腹部增强CT片,发现腹主动脉周围有淋巴结肿大,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图1).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1)子宫恶性病变,原发?(2)肝脏多发转移癌;(3)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癌;(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5)全身多发骨转移癌,腰椎、双侧髂骨转移癌(图2).患者原发肿瘤难以确定,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肝脏转移性淋巴瘤(图3).诊断明确后,转血液科治疗,行R-CHOP方案,给予利妥昔单抗、长春地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周后,患者体温正常,LDH明显下降至146 U/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行胆囊壶腹入路预防胆道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壶腹入路法行胆囊切除术53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均成功进行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未发生血管及胆管损伤。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壶腹入路法,胆囊壶腹部与胆囊管移行区是关键解剖学标志,该区域的完整、精准显露,是成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保证,可有效避免术中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6月~2009年5月对22例LC术中使用超细胆道镜成功实施经胆囊管途径胆道检查、取石。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6±26)min,取石时间(32±16)min,结石直径均0.5cm。术后腹腔引流液(18±11)ml,术后住院时间(3±1.2)d。16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B超检查无胆总管残留结石。结论对于胆囊管较细的病人,LC术中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途径检查、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肺癌转移致梗阻性黄疸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原因是胆道及胆总管结石和胆道、胰头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肺癌转移至胰头、壶腹周围等引起梗阻性黄疸临床少见.常规而认真的检查如胸部X线片及CT扫描是发现肺部原发肿瘤的主要方法,可减少漏诊,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