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M)的临床方法、经验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3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精确定位,实行完全切除,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目前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较大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Solumbra取栓对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观察组采用Solumbra技术取栓,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取栓,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观察组取栓次数、取栓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再通率(53.63%)显著高于对照组(36.36%),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二次栓塞发生率(6.36%)显著低于对照组(17.27%)(P<0.05)。观察组术后72 h、1周、30 d 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0 d,观察组BDNF、N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90 d,观察组预后良好率和m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o...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泌乳素(PRL)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颅内动脉瘤(AN)中的表达及与其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5例AN患者,计算不同Fisher CT分级AN破裂出血患者中MCP-1、PRL及NF-κB表达情况,研究影响AN破裂出血危险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MCP-1、PRL及NF-κB与Fisher CT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15例AN患者中有47例(40.87%)患者有破裂出血,68例(59.13%)未破裂出血。47例破裂出血患者根据Fisher CT分级分为Ⅰ~Ⅱ级18例,Ⅱ~Ⅳ级29例。AN破裂出血组与未破裂出血组在Hunt分级、MCP-1、PRL、NF-κ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动脉瘤直径、动脉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Hunt分级为Ⅲ~Ⅳ级、MCP-1升高、PRL升高是导致AN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Ⅲ~Ⅳ级患者MCP-1、PRL及NF-κB表达情况均明显高于Ⅰ~Ⅱ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旁肿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7例鞍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4例,Ⅱ级2例,Ⅳ级1例。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面部感觉异常,3例暂时性第三神经麻痹,1例永久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脑积水。术后病理示脑膜瘤5例,软骨肉瘤1例,神经鞘瘤1例。术后随访3~12月,中位数5个月,无复发或死亡。结论 对于合适的鞍旁肿瘤病人,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全切除和辅助放疗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06-01—2014-12我院17例颅内HPC病例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确诊年龄在19~71(46.2±9.3)岁,男12例(70.6%),女5例(29.4%)。大部分肿瘤位于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17例均行开颅手术,其中全切10例(58.8%),近全切7例(41.2%),12例(70.1%)接受术后辅助放疗。术后随访12~106(69.18±5.72)个月。局部复发率41.2%(6/17),无远处转移。结论对于初次手术患者,要尽量做到全切肿瘤,术后辅助放疗能降低血管外皮瘤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发生迟发性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20年7月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的671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7例(7.0%)发生迟发性低钠血症,发生时间在术后3~13 d,中位数7.5 d;血钠浓度114~131 mmol/L,平均(124.3±4.8)mmol/L;治疗时间1~9 d,中位数3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术前存在垂体功能减退、术后ACTH轴异常、肿瘤腔高度显著变化是发生迟发性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迟发性低钠血症是垂体腺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女性、垂体功能减退的病人;肿瘤腔高度显著变化与术后迟发性低钠血症有关,建议肿瘤切除后填塞瘤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临床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200例早产儿脑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脑损伤组。将所有脑损伤患儿以胎龄进行分组,将≥28周且<32周的35例患儿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将≥32周且<35周的72例患儿分为中期早产儿组,将≥35周且<37周的93例患儿分为晚期早产儿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0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作为非脑损伤组。比较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特征。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产前、产时及产后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组不同胎龄患儿新生儿低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呼吸暂停、惊厥、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相关临床表现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期早产儿组和晚期早产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胎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是否合并颅内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分型、损伤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植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未破裂动脉瘤后动脉瘤不完全闭塞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植入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的单发颈内动脉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通过随访观察动脉瘤是否完全闭塞;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瘤不完全闭塞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102例均成功植入Pipeline。术后随访6~17个月,期间67例动脉瘤完全闭塞(完全闭塞组)、35例未完全闭塞(未完全闭塞组),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及基础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既往支架植入史、术中是否联合应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颈宽≥10 mm、瘤颈处存在分支血管及入射角度≥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支架植入史(OR=56.08、P<0.01)、瘤颈处存在分支血管(OR=11.35、P<0.01)和入射角度≥150°(OR=9.60、P<0.01)均为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未破裂动脉瘤后不完全闭塞的危险因素,术中联合应用弹簧圈栓塞则为其保护因素(OR=0.07、P<0.01)。结论 既往支架植入史、瘤颈处存在分支血管、入射角度≥150°及联合应用弹簧圈栓塞均为植入Pipeline治疗颈内动脉未破裂动脉瘤后动脉瘤不完全闭塞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