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与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46例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160例直接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对照组),86例于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行腹腔镜保守手术(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输卵管切口出血量、术后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持续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输卵管切口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验组40例(46.5%)输卵管切开后无需双极电凝止血,对照组32例(20%)因双极电凝无法止血改为缝扎止血。两组患者术后13-hCG降至正常时间、持续性输卵管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膜内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腹腔镜保守手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卵管切口出血量,部分可达到无血切口,且不影响术后β-hCG,不增加持续性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诺舒子宫内膜去除术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对患有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锁骨上肿大淋巴结行细针及粗针联合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同时接受粗针及细针活检的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标本共计147份,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结果显示147份资料中锁骨上淋巴结取材满意率约为99%,总诊断率约82.3%。其中2例患者因取材不足无法诊断,另外24例因免疫组化原因无法做出具体分型。113例明确为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并且能进一步区分是小细胞癌还是非小细胞癌,非小细胞癌中又能区分腺癌及鳞癌。一些少见肺癌类型如神经内分泌肿瘤、典型类癌、淋巴上皮瘤样癌等也在锁骨上淋巴结中得到了明确诊断。同时还发现了8例肺外来源的标本,分别是消化道、妇科、泌尿系、乳腺、血液系统等。结论 本研究显示细针联合粗针穿刺活检在锁骨上淋巴结疾病病理诊断及分型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必要的手术切除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自发破裂并感染误诊1例. 方法 复习近期诊治的1例卵巢畸胎瘤破裂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万方与PubMed数据库,选择近10年发表的有关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破裂的文献予以综述. 结果 本例患者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临床表现,被误诊为盆腔炎、肠梗阻.文献复习显示,卵巢畸胎瘤破裂术前诊断率低,多误诊为盆、腹腔结核,恶性肿瘤.误诊的主要原因为该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 结论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破裂发生率低但误诊率高,临床上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和宫颈形态学参数指导下早产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先兆早产孕妇1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0),对照组根据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组根据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和宫颈形态学参数指导临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孕周延长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后5min阿氏评分(Apgar)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宫颈形态学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和宫颈形态学参数指导下早产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个案护理管理效果。方法将116例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案护理管理,持续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测评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统计并比较两组腹泻干预效果和腹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自我管理总分及日常生活管理和疾病知识管理维度得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观察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评分、腹泻干预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 0. 01),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患者实施个案护理管理,能改善患者自我管理状况,提高腹泻治疗效果,降低腹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患者采用期待疗法治疗对母体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溶性Endoglin(s Eng)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11-2017.12)收集的120例EOSP患者,根据孕周分为A组30例(28周)、B组44例(孕28~31周)、C组46例(孕32~34周),三组患者均采用期待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AngⅡ、s Eng水平,孕妇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前,三组妊娠妇女的血清hs-CRP、AngⅡ、s En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治疗1周后,三组的血清hs-CRP、AngⅡ、s En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B组和C组的血清hs-CRP、AngⅡ、s Eng水平均低于A组(P0.05),C组的血清hs-CRP、AngⅡ、s Eng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B组、C组的胎盘早剥、肝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产后出血率、HELLP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的剖宫产率、引产率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阴道分娩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宫内死胎、新生儿窒息率低于A组(P0.05),三组患者新生儿死亡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SP患者采用期待疗法治疗,发病越晚的患者,母婴结局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前置胎盘宫腔球囊压迫止血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60例,根据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8),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同时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输血率分别为(60.04±4.53)min、(340.03±50.10)ml、(78.89±30.02)ml和21.8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发热比例为18.7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E、MDA和ET-1分别为(170.04±54.49)ng/ml、(190.02±46.59)nmol/ml和(120.04±24.4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APTT、TT和PT分别为(33.01±2.03)s、(13.30±2.01)s和(13.10±1.78)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宫腔球囊压迫止血有较好的效果,产妇应激反应轻,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是指利用负压吸引方法终止早期妊娠,是妇科常见小手术之一,也是每一个妇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手术,但因其无法在直视下操作,人流术后发生并发症也屡见不鲜,最常见并发症为胚胎残留[1]。胚胎残留指人工流产后仍有部分蜕膜或绒毛组织残留在宫腔内,需再次手术清除,胚胎残留导致反复吸宫是术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损伤、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对生育期妇女危害大[2-4],我们总结本院门诊行负压吸引术终止早孕的1 531例患者的手术经验,发现术中B超检查可显著降低术后胚胎残留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雪勤  林秋玲 《微创医学》2013,8(4):452-453
目的 总结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5例,比较B超和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为0.8% (1/12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70.4% (88/125),宫腔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4.4%(11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高,出血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