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40 min,术中出血量25~130 ml。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3例1周内复发,2例行PTED返修,1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术后9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1.4%。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可吸收棒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45例成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23例行可吸收棒内固定术(Ⅰ组),22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Ⅱ组)。术后石膏固定3-4周,定期复查X线片,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Broderg-Morrey功能评分、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0.2)年,骨折均愈合。Ⅰ组(13.860±2.125)周,Ⅱ组(15.060±2.218)周,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Brod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Ⅰ组中很好18例,好4例,一般1例,差0例;Ⅱ组中很好15例,好5例,一般2例,差0例(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微型钢板内固定相比,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成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相似的疗效,但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且并发症少,因此,在治疗成人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内固定物选择上更倾向于可吸收棒。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体外周期性压应力对兔胫骨骨折愈合过程成骨与破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48只健康雄性4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所有样本均于右侧胫腓联合下0.5 cm处横行截骨构建兔胫骨骨折模型,行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及高分子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于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早期及延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8-06采用PKP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0例早期行手术治疗(早期组),40例延期行手术治疗(延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微型钢板固定治疗钩骨骨折伴第4,5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16例成人钩骨骨折伴第4,5掌骨脱位患者,均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石膏固定3周,定期复查X线片,通过随访记录患者骨性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6例患者术后均获超过9个月随访,平均10.4个月,骨折均愈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1分,平均0.125分。末次随访患侧腕关节活动度背伸53.4°±4.1°,屈曲59.7°±3.8°,尺偏29.6°±4.3°,桡偏18.3°±5.1°;与健侧相比,屈曲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伸、尺偏、桡偏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握力(400.82±35.28)N,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例,关节僵硬1例。结论:微型钢板固定治疗钩骨骨折伴第4,5掌骨脱位可稳定腕骨掌关节,较大程度地维持握力、关节活动度,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复位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发生椎动脉损伤的原因、外科治疗策略及其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96例,其中6例术后出现椎动脉损伤,男4例,女2例,年龄32~57岁(39.8±8.3岁),病程18~26d(22.0±2.5d)。2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未见椎动脉损伤,4例术前未行MRA检查。术后3~42h出现脑缺血症状,其中4例切口渗血或周围血肿形成,行颈后路探查止血后行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例直接行CTA和DSA检查,明确椎动脉损伤后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随访观察患者脑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例寰枢椎复合型骨折和1例混合型骨折患者复位内固定难度较大,其余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4例椎动脉V3段血管壁损伤(双侧1例,单侧3例),行覆膜支架置入;2例单侧椎动脉V3段假性动脉瘤形成,行椎动脉闭塞术。6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后椎动脉损伤出血均有效止血,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10.0±2.2个月),1例双侧血管壁损伤患者术后1年随访仍诉头晕、头痛,面部麻木;3例单侧血管壁损伤患者脑缺血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年随访时未诉特殊不适;2例单侧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行椎动脉闭塞术后6个月及9个月随访时诉脑缺血症状逐渐缓解。2例患者椎动脉损伤为内固定手术术中所致,4例患者因术前未行MRA或CTA检查,无法明确椎动脉损伤原因。结论:上颈椎骨折脱位及手术复位内固定可能造成椎动脉损伤,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对上颈椎骨折患者术前需进行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术中需谨慎操作,避免椎动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OTLICS评分系统与OF评分系统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0-01诊治的20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由2名研究者通过OTLICS系统和OF系统相关培训后对患者行OTLICS评分及OF评分,然后根据评分结果分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结果 OTLICS评分<4分、OTLICS评分=4分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TLICS评分>4分患者中,按推荐方法治疗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改善程度高于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F评分<6分、OF评分=6分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F评分>6分患者中,按推荐方法治疗组术后ODI指数改善程度高于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是采用OTLICS评分系统还是OF评分系统,未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再手术率高于按推荐方法治疗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