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RI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较大血管旁兔肝VX2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11只新西兰大白兔,在MRI引导下将VX2肿瘤种植在兔肝大血管(直径≥3mm)旁。2~3周后行MR扫描,随机处死1只实验兔,行病理证实。剩余10只肿瘤兔行MRI引导下RFA,术后MR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兔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1只实验兔肝脏VX2肿瘤均种植成功,肿瘤平均直径(1.35±0.22)cm。3D-vibe上肿瘤呈稍低信号,FS-TSE T2WI上呈稍高信号。10只肿瘤兔均成功接受RFA,消融灶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3D-vibe上呈同心圆状改变;大体病理上RFA凝固坏死区最大径为(2.16±0.50)cm,3D-vibe上高信号消融灶最大径为(2.27±0.66)cm,FS-TSE T2WI上低信号消融灶最大径为(2.25±0.58)cm,三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旁部分不完全消融的2个病灶,在3D-vibe显示为高信号环未完全包绕低信号瘤灶。结论 MRI引导下RFA治疗兔肝VX2肿瘤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恶性肺肿瘤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1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的肺恶性肿瘤患者,均于治疗后1、3天接受胸部X线和胸部CT复查,之后按照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判断有无BPF,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BPF的危险因素。结果 901例中,11例(11/901,1.22%)发生BPF(BPF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PF组与非BPF组间,瘤体-胸膜最短距离、消融针道累及胸膜和肺或胸膜腔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消融针道累及胸膜[OR=44.80,95%CI(5.40,371.98),P<0.01]和肺或胸膜腔感染[OR=52.40,95%CI(10.34,265.44),P<0.01]均为发生BP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消融针道累及胸膜和肺或胸膜腔感染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肺恶性肿瘤后发生BP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剂量学分析,探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患者行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通过CT模拟定位设备行体位固定及复位。术前制定计划并行3D-PNCT打印,复位后根据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术后进行剂量学验证。比较术前预估与术后实测剂量学指标,包括90%靶区体积剂量(D_(90))、100%靶区体积剂量(D_(100))、9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90))、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100))及15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_(150))的差异。结果对15例共18个病灶均顺利完成3D-PNCT辅助~(125)I粒子植入,平均复位时间(11.62±2.57)min。术后所测大体肿瘤靶区体积(GTV)明显大于术前[(64.25±50.16)cm~3 vs (57.37±44.25)cm~3;t=-3.163,P=0.006]。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明显多于术前预估[(46.39±24.18)枚vs (43.78±21.63)枚;t=-2.636,P=0.017];实测剂量学指标V_(100)及V_(150)值均明显低于术前预估(P均0.05),而D_(90)、D_(100)及V_(90)与术前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借助CT模拟定位设备可快速、精准完成3D-PNCT复位;3D-PNCT辅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可较好地实现术前与术后主要剂量学指标匹配,精准植入粒子。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Barcelona临床肝癌(BCLC)分期B期亚分期的必要性,分析不同亚分期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TACE治疗的BCLC B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包括B1期31例,B2期77例,B3期15例,B4期10例,评价TACE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133例患者共接受567次TACE治疗,不同亚分期HCC患者间TACE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02,P=0.170)。首次TACE术后1个月,根据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部分缓解47例,稳定74例,进展12例。不同亚分期HCC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1,P=0.908)。不同亚分期HCC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6,P=0.013),B1期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3期(P=0.020)及B4期(P=0.033)患者。结论 BCLC B期各亚分期HCC患者TACE术后总生存时间不同,进行亚分期有助于临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后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患者共39个肺部肿瘤病灶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直至即时CT影像上出现磨玻璃影覆盖病灶周围;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其后每3个月随访,并评估影像学上消融灶变化。结果射频消融过程均顺利,无严重的治疗相关性并发症;病灶完全消融率89.19%(33/37),不完全消融率10.81%(4/37);术后1个月消融灶多表现为空洞样或结节样,长期随访中,完全消融的病灶多呈缩小趋势,而不完全消融的4个病灶均出现复发。中位总生存期为21.0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7.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8.0个月。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安全性好,且病灶控制率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 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6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放射性125I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穿刺路径及相关辅助技术,总结相关经验。 结果 1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共20个病灶均顺利完成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穿刺路径分为经胸骨旁/椎旁入路(8例)、经胸骨入路(4例)、经胸骨上入路(2例),经胸椎入路(1例)、经胸膜腔入路(1例,人工气胸技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0例(62.5%),部分缓解(PR)1例(6.2%),疾病稳定(SD)3例(18.8%),疾病进展(PD)2例(12.5%)。 结论 采用合适的穿刺路径及辅助技术是CT引导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