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分析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Ⅱ、Ⅲ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肾穿刺肾脏病理活检确诊为Ⅱ或Ⅲ级的接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HSPN患儿45例,按照治疗措施分为MMF组15例和CTX组30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观察临床表现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6、9个月时MMF组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F组治疗1、3个月尿蛋白转阴比例分别为46.7%(7/15)和86.7%(13/15),高于CTX组的16.7%(5/30)和56.7%(1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时MMF组血尿缓解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明显高于CTX组的23.3%(7/30)和4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时MMF组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1、3、6、9、12个月时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6、9个月时MMF组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F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及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CTX组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白细胞下降、肝损害、脱发各3例。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Ⅱ、Ⅲ级HSPN患儿的近期疗效优于CTX,能更快速地缓解血尿、降低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损害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WNK3激酶高表达对白介素-1β (IL-1β)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HEK293细胞分为3组:Vector+NS组、Vector+IL-1β组和WNK3+IL-1β组。Vector+NS组、Vector+IL-1β组转染对照Vector,WNK3+IL-1β组转染WNK3。药物干预时,Vector+NS组加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Vector+IL-1β组、WNK3+IL-1β组加入10 ng/mL IL-1β。分别于培养0、12、24、36和48 h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孵育0、18、36 h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Caspase-9、cleaved Caspase-9等凋亡蛋白。在IL-1β干预0、30、60 min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NK通路蛋白。 结果: Vector+IL-1β组在给药后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在48 h达到最低值,WNK3+IL-1β组下降幅度较缓和,与同时间点Vector+IL-1β组比较细胞活性回升,在4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IL-1β孵育后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表达量增加。与36 h的Vector+IL-1β组比较WNK3+IL-1β组的cleaved Caspase-3显著减少,2组的cleaved Caspase-9在18 h及36 h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WNK3转染后p-JNK的表达水平较未转染WNK3组的上升幅度降低( P<0.05)。 结论: IL-1β诱导HEK293细胞活性下降,而转染WNK3质粒可以有效逆转部分细胞活性。WNK3激酶通过减少JNK的磷酸化抑制Caspase途径的活化,减少细胞凋亡,起到在不利条件下保护肾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远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7年3月首次确诊为膀胱输尿管反流、予以内科保守治疗且行定期随访的138例患儿(反流输尿管218支)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反流级别分为低级别组(Ⅰ~Ⅲ级,141支)和高级别组(Ⅳ~Ⅴ级,77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38例入组患儿中,男82例,女56例。患儿确诊时年龄31 d至10岁(中位年龄8个月);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中位数1.4年)。确诊时高级别组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液微量白蛋白、尿液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 < 0.05)。存在反流的218支输尿管中,随访中反流级别降低有132支(60.6%,其中完全消失74支),级别不变43支,级别加重43支。其中低级别组完全缓解率高于高级别组(41.1% vs 19.5%,P=0.001),反流完全缓解时间亦短于高级别组(P=0.002)。结论 大部分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反流级别在随访过程中可降低,甚至达到完全消失,其中低级别反流患儿的转归优于高级别。  相似文献   
4.
儿童孤立性血尿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孤立性血尿的肾组织病理类型与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8年间我科肾活检的251例孤立性血尿患儿肾组织病理和临床资料。 结果 肾组织病理类型:轻微病变(ML)93例(37.05%),基本正常62例(24.70%),IgA肾病(IgAN)52例(20.72%),薄基底膜病(TBMN)17例(6.77%),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16例(6.37%),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5例(1.99%),局灶增生性肾炎(FPGN)5例(1.99%),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EnPGN)1例(0.40%)。镜下血尿组中IgAN比例低于肉眼血尿组(16.48%比31.88%,P < 0.05);两组IgAN Hass分级Ⅰ、Ⅱ级(83.33%比95.45%,P > 0.05),Ⅲ级(16.67%比4.55%, P > 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5例(共检测102例)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患儿中,IgAN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14.28%比0%,P < 0.01);FSGS和FPGN比例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20.00%比1.49%,P < 0.01);轻微病变比例显著低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者(28.57%比58.21%,P < 0.01)。 结论 儿童孤立性血尿肾脏病理以轻微病变、基本正常、IgAN为常见类型。镜下血尿组中IgAN比例较肉眼血尿组低。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组病理类型较正常组为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在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HUS)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应用血液净化治疗的HU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患儿予以血浆置换(PE)治疗,4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血液透析(HD);4例患儿单独行腹膜透析(PD)。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不良反应及其预后情况。结果 经血液净化治疗,除1例(8.3%)患儿合并呼吸衰竭转院后失访,11例(91.6%)临床表现均改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乳酸脱氢酶水平、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等实验室指标均好转(P<0.05)。8例(66.7%)患儿遗留蛋白尿、伴/不伴镜下血尿。3例(37.5%)患儿PE期间出现过敏反应。1例(25%)PD的患儿继发急性腹膜炎。随访期间,2例(17.4%)出现病情复发,其中1例再予多次PE后好转。结论 PE、CRRT、HD及PD等血液净化治疗能够缓解HUS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学及肾功能指标,是治疗儿童HU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2010年我科34例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小球病理分级根据ISKDC分类标准,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参照Bohle方法。结果:(1)肾脏病理分级如下:Ⅰ级2例(5.88%),Ⅱ级8例(23.53%),Ⅲ级17例(50.00%),Ⅳ级6例(17.65%),Ⅴ级1例(2.94%),其中Ⅲ级最常见;肉眼血尿组Ⅳ级和Ⅴ级比例较镜下血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级12例(35.30%),(+)级15例(44.12%),(++)级5例(14.71%),(+++)级0例,(++++)级2例(5.88%)。(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643,P〈0.01),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较重,但肾小管间质损害轻,有肉眼血尿表现的临床及病理均较镜下血尿的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进行综合评估,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初期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整群抽取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专业一~四年级的学生,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得分平均为(17.35±3.47)分(满分25分),女生高于男生(P<0.001);预防医学学生得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03);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得分低于健康或有躯体疾病学生(P<0.001)。结论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总平均得分一般,需要加强甲型H1N1流感的有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