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血清IgA/C3比值对IgA肾病(IgAN)的诊断与其他肾小球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以及IgAN患者治疗前后IgA/C3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汕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初治的肾脏病理诊断结果为IgAN、原发非IgA肾小球疾病(原发非IgAN)及继发肾小球疾病的IgA、C3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IgAN与其他相关肾小球疾病IgA/C3的差异性以及IgAN治疗前后IgA/C3的变化情况。结果 (1)IgAN的IgA/C3为3.0±1.3,原发非IgAN的IgA/C3为1.9±0.8,LN的IgA/C3为6.9±4.9,IgAN vs原发非IgAN(P0.01),IgAN vs LN(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原发非IgAN亚类疾病的IgA/C3,微小病变性肾病为1.9±0.8,膜性肾病为1.9±0.8,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为2.1±0.5,3组疾病与IgAN的IgA/C3比较,IgAN vs微小病变性肾病(P0.01),IgAN vs膜性肾病(P0.01),IgAN v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IgA/C3是IgAN在原发肾小球疾病组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2.509,95%CI 1.196~5.262,P=0.015)。(4) IgAN透析患者IgA/C3 vs原发非IgAN透析患者IgA/C3[(3.7±1.8)vs(1.8±0.6),t=2.855,P=0.011],IgAN透析患者IgA/C3 vs原发非IgAN非透析患者IgA/C3[(3.7±1.8)vs(1.9±0.8),t=3.41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IgAN组与原发非IgAN组IgA/C3的ROC曲线诊断分析中,IgA/C3≥2.106时可诊断为IgAN,曲线下面积为0.775(P0.01)。(6)随访的43例IgAN患者中有37例经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缓解,治疗前(尿蛋白未缓解)IgA/C3 vs治疗后(尿蛋白缓解)IgA/C3为(3.1±1.1)vs(2.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6,P=0.001)。结论 IgA/C3比值在原发肾小球疾病中对IgAN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且治疗后IgA/C3比值降低是IgAN患者病情好转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汕头地区在职人员的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汕头地区在职人员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汕头地区7个行政区的7000名18岁~60岁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私人企业等干部进行问卷调查、肾脏损伤指标、肾脏结构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测。结果:在6895例资料完整的在职人员中,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36%,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2.67%,血尿患病率为8.79%,肾脏结构异常的患病率为5.79%。该人群中 CKD 的患病率为18.23%,CKD 的知晓率为5.8%。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尿白细胞(OR 值=1.737,P =0.024)、血尿(OR 值=5.068,P 〈0.001)、血糖(OR 值=1.460,P 〈0.001)是蛋白尿产生的危险因素。但是尿蛋白(OR 值=5.011,P 〈0.001)、高密度脂蛋白(OR 值=2.542,P =0.003)、低密度脂蛋白(OR 值=6.780,P 〈0.001)与肾功能下降独立相关。结论:汕头地区在职人员 CKD 的患病率为18.23%,接近甚至高于国内的其他地区,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尿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肾结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汕头地区在职人员的高血压患病率进行调查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汕头大学第二医院对汕头市的在职人员进行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年龄为18~60岁、性别不限。采用问卷、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获取汕头地区7个行政区的在职人员临床数据资料。完成调查共计6895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4453例)和女性组(2442例)。根据年龄分为20岁(43例)、21~30岁(1267例)、31~40岁(2272例)、41~50岁(2056例)以及51~60岁(1257例)共5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当地在职人员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21~30岁(7.49%vs.2.38%)、31~40岁(10.84%vs.4.40%)、总体(17.43%vs.12.94%)高血压患病率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1)。男性组41~50岁较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男性(OR=1.59,95%CI:1.256~2.022)、年龄(OR=1.061,95%CI:1.051~1.071)、尿蛋白(OR=4.403,2.813~6.892)、血尿酸(OR=1.007,1.006~1.008)、血糖(OR=1.427,1.323~1.5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94,1.073~1.811)。结论汕头地区在职人员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5.84%。年龄、男性、蛋白尿、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当地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