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杠香生药学特征,为杠香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 鉴定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杠香呈长圆柱状、扁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其色泽丰富,花纹多样;木质多坚硬致 密,入水沉,具花香、蜜香、降香及椰香等多种香气;味淡微涩、回甘。杠香根部横切面木射线宽多1~2 列 细胞,导管多单个、偶见数个成群,轴向薄壁组织带状,与纤维束相间排列。切向纵切面木射线略叠生,宽多 1~2 列细胞,高多5~24 个细胞;导管为具缘纹孔短节导管;木薄壁细胞长方形或一端尖锐,壁连珠状增厚。 径向纵切面木射线横向带状,为异形细胞射线,与木纤维垂直相交。茎部三切面显微与根部相似。粉末及解离 组织中主含木纤维细胞、具缘纹孔导管、木射线细胞、木薄壁细胞。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表明,杠香除含有挥 发油外,尚可能含有糖类、有机酸类、酚类、鞣质类、黄酮类、甾体类、三萜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等成 分。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分离度较好,可用于杠香的专属性鉴定。结论对杠香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鉴 别,建立了杠香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可为杠香的专属性鉴定及质量标准研究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受体,这类受体还包括KA受体(kainic acid receptor,KAR)和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propionate receptor,AMPAR)。绝大部分NMDA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兴奋性突触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每次200 mg,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疼痛强度评分、指地距离及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指地距离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3.8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基础上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整合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治疗的106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按照现行指南中的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整合针灸疗法,即针刺、艾灸、刺络及穴位埋针等中医特色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积分变化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积分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感觉检测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DA、T-AOC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D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整合针灸疗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DPN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林如意  吴林  叶锐 《四川中医》2020,38(7):180-182
目的:观察通络止眩针法联合基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V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确诊为PCVI志愿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针药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针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络止眩针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①针药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DHI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针药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针药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及LVA、RVA以及B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止眩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单纯性肥胖对患者血脂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气虚质积分、肥胖度、体脂百分率、身体质量指数(BMI)、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水平低于对照组,空腹血脂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可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功能,降低肥胖度、体脂百分率、BMI及VFA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斜叶檀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斜叶檀鉴别与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石蜡切片、粉末显微鉴别和组织解离等方法对斜叶檀形态及显微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化学显微鉴别确定其黄色夹膜组织的细胞类型,并通过理化鉴别对斜叶檀所含化学成分进行补充预试验。结果 斜叶檀表面木纹细腻;见黄白、黄棕、红棕、紫、黑等颜色的树脂纹;具椰香、桂皮香、花香等多种香气,味苦、辛,微麻。横切面导管单孔或2~7个径列复管孔,轴向薄壁组织傍管带状;切向纵切面木射线叠生,宽1~2列,稀3列,高5~14个细胞;径向纵切面木射线横向带状,异型。研究证明斜叶檀木质部偶见的黄色夹膜属于木栓异常构造,粉末及解离组织中见具缘纹孔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理化试验证明斜叶檀中除已报道的挥发油、黄酮及多酚成分外,尚含有甾体三萜类、糖类、生物碱类及有机酸类物质,不含或少含皂苷类、香豆素类、蒽醌类及蛋白质类物质。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斜叶檀品种鉴别依据,为斜叶檀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传统民族药斜叶檀(又称为斜叶黄檀,Dalbergia pinnata(Lour.)Prain)和杠香(又称为滇黔黄檀,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nch)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探究斜叶檀及杠香的水蒸气蒸馏挥发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挥发油、水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及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us)的抑菌效果,并探究提取物浓度对敏感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的测定。结果两种药物不同的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活性强弱与提取物浓度成正相关。二者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明显,对粪肠球菌抑制效果稍逊;斜叶檀水蒸馏挥发油对白念珠菌抑制效果极强,抑菌圈直径大于30 mm。斜叶檀水蒸馏挥发油对白念珠菌的MIC和MFC均为220μg·mL-1;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的MIC及MBC均为625μg·mL-1。杠香水提物对两种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均优于其水蒸馏挥发油。结论斜叶檀、杠香的水蒸馏挥发油及水提物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拥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林如意  吴林  赵瑾 《陕西中医》2020,(6):811-814
目的:探究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涌泉穴艾灸对围绝经期失眠症(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5-羟色胺(5-HT)、促卵泡激素(FSH)的影响。方法:收治的MI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睡眠进程[睡眠潜伏期(SL)、觉醒次数(AT)、觉醒时间(AWT)、REW睡眠潜伏期(RL)、睡眠效率(SE)]、睡眠结构[慢波睡眠(NREM)、快波睡眠(REM)]、睡眠质量(PSQI)评分、血清IL-1β、5-HT、FSH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75.47%,SL、AT、AWT、RL低于对照组,SE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NREM S1、S2低于对照组,S3+S4、RE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IL-1β、5-HT高于对照组,FSH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气归元针法联合涌泉穴艾灸治疗MI,可改善患者睡眠结构和进程,提高睡眠质量,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1β、5-HT、FSH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跟踪测定了四种汽轮机油在ASTM D943氧化评定过程中不同氧化时间点的油样。油样用四氯化碳稀释定容,液膜法测定,扫描128次,图谱进行局部放大,主要研究在1615~1800cm~(-1)(中心在1715 cm~(-1))的羰基吸收峰。用参考点法量出各油样的羰基吸光值,换算成单位浓度(1g/mL)的油样羰基吸光值,考察单位浓度油样的吸光值与氧化时间之间的关系,並与酸值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对照,发现两者同步增长,且红外测定法测定终点突变明显、精确度高、操作方便、快速、油品用量少、便于跟踪,故有可能用以代替酸值测定法对ASTM D943氧化实验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