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彭吉润,杨魁春,回允中患者女性。38岁。因4~5年来下腹及肛门坠胀不适、间断大便带血;数月来便次数增多(约5次/天)、大便变细、有里急后重感而就诊。拽诊触及距肛缘6~7cm直肠右前壁肿物,肿物下缘有环形狭窄,指套偶有血迹,临床疑...  相似文献   
2.
报告1994年6月1日至10月31日为41例大肠腹部永久性肠造口使用Y-CI_A型人工假肛气囊栓情况。其中28例能坚持使用,并有详细记录。平均每次使用20.34h。7例住院患者术中开始第一次使用,可以连续留置120.8h。实践证明Y-CI_A型人工假肛气囊栓可代替或减少使用假肛袋,为永久性肠造口(人工假肛)患者解决有节制性排便增加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9岁。入院前1年因为便秘在某医院做纤维结肠镜检,只进18cm即受阻,除在15cm处发现一憩室外未见其他异常。1个月后改用加压钡灌肠检查全结肠,未能发现病变,并在检查过程中造成严重腹痛,且在检查后数日发现小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腹股沟疝”并行“疝修补术”。术后不久发现尿色发黄且有臭味,又经多科多次检查未能发现病变。入院前半个月因尿有粪渣,腹痛,不能进食而转来我院。腹平片示小肠不全梗阻。妇科排除了阴道瘘而确定为膀胱直肠瘘。膀胱镜及膀胱造影亦证实了肠道膀胱瘘。经直肠注药造影,但未能看到具体瘘口位置。再行纤维结肠镜检,所见与第一次一样。盆腔B超和CT虽然排除了肿物,明确了瘘在乙状结肠,但难以明确病因。病人否认反复腹痛、腹泻及脓血便史。开腹探查:大小肠未见肿物及炎症表现。只是乙状结肠在膀胱后侧粘连,其前方有一段小肠粘连折返成死角,死角近侧小肠中度扩张。即予分离和修补肠壁破损。尔后分离膀胱和结肠,打开膀胱,从膀胱内探明瘘管(口径2mm以内)。见二者瘘口周围壁均正常遂予以修补,从膀胱和直肠分别注射美蓝液反复检查无渗漏后,做横结肠双腔造瘘,膀胱留置尿管。术后经过顺利,两周后行造影检查:分别由膀胱和直肠注射造影剂均未见漏出,但从横结肠造口向右侧注入钡剂发现盲  相似文献   
4.
体表肿瘤,种类繁多,表现各异,病理成份十分复杂。有些来源和成因尚不十分清楚。现代体表肿瘤的概念除了真正的肿瘤之外,还包括一些皮肤外科的疾患。体表肿瘤极为常见,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在每个人的身体上找到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体表肿瘤。要认识这些体表肿瘤,掌握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必须知道  相似文献   
5.
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命名不一,国外一般多采用Peutz-Jeghers syndrome。到目前为止,国内报道约30例。我们把最近遇到的3例做一报道,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相似文献   
6.
1983~1995年间,对23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因下腔静脉撕裂而行修补术11例(4.8%),修补后均恢复正常。其撕裂是因来源于乙状结肠系膜疏松组织内有1至3支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术中过份分离或牵拉,使这些小静脉在注入下腔静脉入口处撕裂。因此,手术中应仔细解剖,避免过份牵拉,撕裂发生应立即给予修补。  相似文献   
7.
作者总结了1991年1月~1995年12月5年间收治的腹壁切口疝33例,结合文献,从疝发生时间、切口部位或方式、切口感染、手术创伤、缝合技术等方面对切口疝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作者认为以卜几个方面对切口疝的预防有重要意义:(1)要高度重视切口疝感染的预防;(2)在可能的情况下,腹部手术尽量采用横向切口;(3)急性胆囊炎及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疝发生率高,要重点预防;(4)术后半年内是切口疝发生的高峰期;(5)年龄大于50岁者,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疝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骶尾部囊性肿瘤: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