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 PET/CT与多参数磁共振(mpMRI)对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4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同期行18F-PSMA-1007 PET/CT和mpMRI检查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68.4±6.4)岁, 术前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5.70(16.07, 100.00)ng/ml。30例中14例PET/CT淋巴结阳性, 7例mpMRI淋巴结阳性。术前临床T分期:T1期1例, T2期20例, T3期6例, T4期3例;危险度分层高危29例, 中危1例。30例均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 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同时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淋巴结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本组30例术后病理均为前列腺癌, 其中10例盆腔淋巴结阳性。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 按照盆腔淋巴结转移例数计算诊断效能, 18F-PSMA-1007 PET/CT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对PRL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RL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排除原发性淋巴瘤侵犯肾后行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联合利妥昔单抗(R)治疗6个周期.结果 随访2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PRL临床较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易误诊.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联合化疗,密切随访,可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8q24染色体rs1447295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族群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涉及8q24 rs1447295基因多态性和PCa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2位独立研究者按标准筛选文献,运用Cochrane工具及Stata 15.0软件行Meta分析,计算OR值、95%CI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最终纳入相关文献36篇,涉及研究41项,包含25715例PCa患者和27018例健康对照者。结果显示,在5类基因模型中,等位基因模型、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纯合子遗传模型与杂合子基因模型显示8q24 rs1447295基因多态性均与PCa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高加索人种和亚洲人种中,8q24 rs1447295基因多态性与PCa易感性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裔和拉美裔群体中未显示有统计学关联。结论8q24染色体rs1447295基因多态性与PCa患病风险有关,该相关性在高加索人种和亚洲人种中较为显著,在非裔和拉美裔群体关联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曾  廖洪  毛顿  谭政  吴毅  肖英明  杨盛柯  钟磊   《四川医学》2018,39(6):639-645
目的探讨原发睾丸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7例原发睾丸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治疗预后等。结果患者年龄8个月~84岁,平均39.0岁,左侧29例,右侧38例。1例合并有膀胱癌。15例(22.4%)有隐睾病史,其中2例为双侧,隐睾发生肿瘤的病理类型以精原细胞瘤最常见,为11例(73.3%)。血清肿瘤标志物(AFP,HCG,LDH):精原细胞瘤中有14例(42.4%)升高,非精原细胞瘤中有22例(91.7%)升高。生殖细胞肿瘤57例(85.0%),其中精原细胞瘤33例(49.2%)(包括伴合体滋养细胞精原细胞瘤1例,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1例);非精原细胞瘤24例(35.8%),其中胚胎癌5例,卵黄囊瘤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7例;Leydig细胞瘤1例(1.5%);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6例(9.0%);肉瘤3例(4.5%)(脂肪肉瘤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精原细胞瘤33例中,Ⅰ期24例,其中Ⅰa期16例,Ⅰs期8例;Ⅱ期7例,其中Ⅱa期1例,Ⅱb期2例,Ⅱc期4例;Ⅲb期2例。其他类型肿瘤34例中,Ⅰ期21例,其中Ⅰa期9例,Ⅰb期2例,Ⅰs期10例;Ⅱ期3例,其中Ⅱa期1例,Ⅱb期1例,Ⅱc期1例;Ⅲ期10例,其中Ⅲa期2例,Ⅲb期6例,Ⅲc期2例。Ⅰ期所占比例最高,为45例(67.2%),Ⅱ期10例(14.9%),Ⅲ期12例(17.9%),Ⅱ期和Ⅲ期无明显差别。治疗方面:精原细胞瘤行单纯根治性睾丸切除术(Radical Orchiectomy,RO)5例,RO+化疗20例,RO(其中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etroperitoneal Lymphnode Dissection,RPLND)+放疗3例,RO+放疗+化疗5例。其他类型肿瘤行RO 10例(其中1例+RPLND),单纯化疗1例,RO(其中2例+RPLND)+化疗20例,RO(其中1例+RPLND)+放疗+化疗3例。术后随访2~64月,平均48.8月,48例(71.6%)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最终有19例(28.4%)死亡,其中精原细胞瘤4例,其他类型肿瘤15例。精原细胞瘤患者平均生存58.3月,其他类型肿瘤患者平均生存34.8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肿瘤总体预后较好,预后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密切有关,精原细胞瘤的预后要明显好于其他类型肿瘤,早期诊断和综合个体化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供体和肝病患者行右半肝切除术后的预后是否相似。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肝脏移植中心2009~2010年期间的连续病例,包括40例不含肝中静脉的活体右半肝供体(活体肝移植供体组,简称LDLT-D组)及80例因肝病行右半肝切除的患者,其中40例为无肝硬变的肝病患者(无肝硬变肝病组,简称LD-NC组)及40例伴肝硬变的肝病患者(肝硬变肝病组,简称LD-WC组)。分析3组患者术前肝功能和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以及术后肝功能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前特征相似。LDLT-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LD-NC组多〔(765±411)mL比(584±242)mL,P=0.008〕,与LD-WC组〔(666±224)mL〕接近(P=0.136),但3组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相近(P=0.108)。术后第1天和第3天,LDLT-D组患者的TB和INR水平高于LD-NC组和LD-WC组(P〈0.05),LD-WC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均高于LDLT-D组和LD-NC组(P〈0.05)。LDLT-D组、LD-NC组及LD-WC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0.0%(12/40)、27.5%(11/40)和37.5%(15/40),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6),但LD-WC组的ClavienⅢ级并发症发生率〔27.5%(11/40)〕高于LDLT-D组〔7.5%(3/40)〕及LD-NC组〔10.0%(4/40)〕,P=0.024。结论在右半肝切除术后早期阶段,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功能损害更重;活体肝移植供体、无肝硬变的肝病患者和伴肝硬变的肝病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伴肝硬变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活体肝移植供体及无肝硬变肝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urothelil carcinoma,UC)部分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以提高对该侵袭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8 年至2017年我院收治的54 例膀胱浸润性 UC 部分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 例膀胱浸润性 UC中,男性47 例(87.0%),女性7例(13.0%),男女比约为6.7∶1,年龄 39~94 岁,平均年龄(67.3±13.2)岁。伴鳞状分化 19 例(其中2 例合并前列腺癌),伴腺性分化 20 例,两者占绝大多数(39/ 54,72.2%),其他亚型(微乳头、未分化、肉瘤样和浆细胞样)较罕见。低级别9例( 16,7%),高级别45 例(83.3%)。临床分期Ⅰ期 13 例(24.1%),Ⅱ期26 例(48.1%),Ⅲ期 11 例(20.4%),Ⅳ期4 例(7.4%)。诊断时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有 10 例(18.5%),均无远处脏器转移。共有23 例(42.6%)行TURBT+膀胱灌注化疗(其中3 例 +放疗),1 例(1.9%)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全身化疗+放疗;8 例(14.8%)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 4 例+全身化疗);21例(38.9%)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其中10 例+全身化疗);1 例(1.9% )行单纯全身化疗。54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5个月,平均(23.7±19.4)个月,目前21 例存活,33 例死亡。平均总生存时间(oveall urvival,OS)为(33.5±4.2)个月,中位 OS为25.0个月。结论;膀胱浸润性 UC 亚型临床少见,部分亚型罕见,诊断时多属于高分级,高分期,部分伴淋巴结转移,总体预后较差,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结合化疗是最适宜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8.
背景与目的:传统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采取细胞悬液注射方式,但该方式存在较大局限性。探索利用细胞膜片技术构建新型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接种至35 mm温度敏感性细胞培养皿中,连续培养制备前列腺癌细胞膜片,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根据研究目的,设置细胞悬液组和细胞膜片组,细胞悬液组在BALB/c裸小鼠皮下注射DU145细胞悬液,细胞膜片组在裸小鼠皮下注射DU145细胞膜片。移植后4周处死裸小鼠,剥离两组移植瘤作进一步组织学分析,包括胶原纤维含量、局部浸润及血管生成情况。同时,解剖前列腺癌常见的转移脏器,如骨、肺和肝脏等,评估两组的全身转移情况。结果:培养1周后可制备前列腺癌DU145细胞膜片,大体观察呈现半透明胶质薄片,具备较好的组织学强度。组织学染色见膜片状结构,平均厚度约为(32.6±7.5)μm。DU145细胞标志物vimentin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胶原纤维含量丰富,在膜片中高表达。皮下移植4周后,H-E染色显示,细胞膜片组肿瘤结构致密,有明显周围肌肉浸润,而细胞悬液组肿瘤存在较多空泡,与周围组...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18 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1007 PET/CT是目前针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先进影像学评估方法。探讨 18 F-PSMA-1007 PET/CT在初诊PCa中对原发灶和转移灶精准诊断的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2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确诊并行 18 F-PSMA-1007PET/CT检查的18例未治疗PCa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核医学医师对PET/CT图像进行盲法阅片分析。采用感兴趣区方法半定量计算肿瘤放射性摄取,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 )表示。评价 18 F-PSMA-1007PET/CT对PCa原发灶和远处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以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并比较PCa组织放射性摄取与PSA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8 F-PSMA-1007 PET/CT准确诊断了全部18例PCa,肿瘤组织呈局灶性放射性摄取,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为100%。发现无转移5例(27.8%),转移13例(72.2%),其中10例淋巴结转移(包括4例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和6例腹膜后等区域外淋巴结转移),10例骨转移,3例内脏(肺)转移,7例(38.9%)符合高肿瘤负荷PCa。18例PCa患者的前列腺原发灶的中位SUV max 为13.05,PSA和Gleason评分均与SUV max 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临床治疗策略方面,除1例患者(合并原发性肺癌)放弃治疗,最终有8例改变了原治疗方案,改变方案率为47.1%(8/17)。结论:18 F-PSMA-1007 PET/CT对PCa原发灶和转移灶均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效能,有利于精准分期和对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显著影响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18 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1007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目前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评估的先进分子影像学手段。探讨 18 F-PSMA-1007 PET/CT对PCa根治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后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BCR)患者临床复发和转移的早期检出率以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RP后BCR并行 18 F-PSMA-1007 PET/CT检查的51例PCa患者的资料,采用感兴趣区方法半定量计算分析肿瘤放射性摄取,以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 )表示。评估其对BCR患者临床复发和转移灶[局部复发(前列腺床)、淋巴结转移(盆腔、腹膜后和膈上等)、骨转移和内脏转移(如肺)]的检出率,进一步分别比较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组间和原Gleason评分组间检出率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岁(52~80岁),初诊时血清中位PSA为35 ng/mL(6~224 ng/mL)。所有患者均为前列腺腺泡腺癌,其中1例伴导管内癌,1例伴导管腺癌,1例伴黏液腺癌,1例伴印戒样成分,1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Gleason评分≤7分22例(43.14%),Gleason评分≥8分29例(56.86%)。BCR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3~62个月),BCR时中位PSA为0.58 ng/mL(0.2~110.0 ng/mL),其中0.2 ng/mL≤PSA < 0.5 ng/mL 21例(41.18%),0.5 ng/mL≤PSA < 1.0 ng/mL12例(23.53%),1.0 ng/mL≤PSA < 2.0 ng/mL 4例(7.84%),PSA≥2.0 ng/mL 14例(27.45%)。检查发现无临床局部复发或转移7例(13.73%),临床局部复发或转移44例(86.27%),其中9例(20.45%)前列腺术区复发,28例(63.64%)不同部位淋巴结转移,31例(70.45%)骨转移,2例(4.55%)内脏转移,此外还有2例皮下结节转移及1例阴茎根部转移。所有复发或转移灶的中位SUV max 为17.9(1.4~110.9),局部复发灶的中位SUV max 为14.0(3.2~110.9),淋巴结转移灶的中位SUV max为10.2(2.0~90.1),骨转移灶的中位SUV max 为5.4(1.4~109.6)。0.2 ng/mL≤PSA < 0.5 ng/mL组(21例)、0.5 ng/mL≤PSA < 1.0 ng/mL组(12例)、1.0 ng/mL≤PSA < 2.0 ng/mL组(4例)和PSA≥2.0 ng/mL组(14例)的复发或转移检出率分别为71.43%(15/21)、100.00%(12/12)、75.00%(3/4)和100.00%(14/14),不同PSA水平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Gleason评分≤7分组(22例)和Gleason评分≥8分组(29例)的复发或转移检出率分别为68.18%(15/22)和100.00%(29/29),不同Gleason评分组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治疗方面,采用观察等待4例(7.84%),单纯内分泌治疗18例(35.29%),单纯挽救性放疗(salvage radiotherapy,SRT)2例(3.92%),内分泌治疗联合SRT 24例(47.06%),内分泌治疗联合多西他赛全身化疗1例(1.96%),挽救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3.92%),最终共有30例(58.82%)患者改变原临床治疗决策。结论: 18 F-PSMA-1007 PET/CT对RP后BCR患者临床复发或转移具有很好的早期诊断价值和效能,有利于此类患者的精准评估和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并显著影响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