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CWR22RV1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实验组(50μmol/L染料木黄酮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中间质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Oct4的蛋白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实验组LNCaP和CWR22RV1细胞划痕闭合率较对照组下调,穿过Transwell膜的细胞数量减少(P<0.05)。Western blot实验证实,染料木黄酮能够下调前列腺癌细胞中间质的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CD44与Oct4蛋白表达,上调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表达(P<0.01)。结论 染料木黄酮通...  相似文献   
2.
院外心脏骤停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全方位、多维度进行“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多层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本文讨论了院外心肺复苏应急教育科普活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参考美国心脏学会撰写的关于非专业人员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建立了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方面进行培训的干预体系。针对院外心脏骤停的“潜在第一目击者”,采用“流动式培训”“定点式培训”“品牌特色科普活动”的线下宣教,并结合通过公众号、微课、抖音直播课等进行的线上宣传教育开展心肺复苏应急教育,以期促进心肺复苏健康教育的长期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学习的氛围,从而增强院外心肺复苏应急教育科普活动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对射频消融治疗后单发肝细胞癌(HCC)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中经射频消融治疗单发HCC患者,根据肝纤维化评分(FS)将其分为0~4分组(FS 0~4分组)和5~6分组(FS 5~6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构建生存曲线,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FS 0~4分组比较,FS 5~6分组患者中位病因特异性生存期(CSS)下降(33个月vs 22个月,P<0.001)。FS 5~6分(P<0.001)、伴血管侵犯(P=0.041)、AFP升高(P=0.042)及肿瘤长径>3 cm(P=0.026)是CSS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纤维化是影响射频消融治疗后单发HCC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表面功能化修饰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FN-GQDs)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标记及成像中的作用和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荧光显微镜检测FN-GQDs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体外培养中的标记、成像能力。构建裸鼠皮下瘤模型,检测FN-GQDs在体内对皮下Y79瘤体组织的靶向成像能力。并分别采用CCK-8和组织切片染色评估FN-GQDs在细胞体外培养和动物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FN-GQDs可成功标记体外培养的Y79细胞株,并实现持续、稳定的荧光成像。裸鼠皮下Y79瘤模型的实验结果显示:FN-GQDs可通过血液循环向瘤体组织聚集,实现肿瘤的在体靶向成像。CCK-8和组织切片染色显示,FNGQDs组相较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和体内系统毒性(P>0.05)。结论 FN-GQDs实现了对Y79体外细胞特异性标记与体内瘤体组织的靶向性成像,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提供了非常具有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模型预测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TACE序贯RFA治疗的早期HBV相关HCC患者,采用术前实验室指标构建评估肝纤维化的S指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比值指数(ALBI)及谷氨酰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4种血清学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HCC复发的效能,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CC复发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随访期间14例HCC复发,复发与未复发患者间S指数、APRI、ALBI、GP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指数预测复发的效果最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0%和77.40%,预测截断值为0.49;S指数0.49是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纤维化血清学S指数与经TACE序贯RFA治疗的HCC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对S指数0.49的高危复发HCC患者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临床资料建立logistic模型,观察其预测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后30天内再出血的价值。方法 纳入139例接受TAE的ANVUGIB患者,记录TAE成功率及术后30天内再出血率;基于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建立临床logistic模型,分析其预测TAE后再出血的价值。结果 TAE技术成功率为95.68%(133/139)。对133例TAE技术成功患者随访30天,其中29例再出血,再出血率21.80%(29/133)。术前凝血功能障碍(OR=3.74,P=0.045)及术前高Rockall评分(OR=1.97,P=0.005)为TAE治疗ANVUGIB后30天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男性(OR=0.19,P=0.007)及术前CT阳性(OR=0.06,P=0.047)为其保护因素。基于上述4个因素建立的logistic模型预测ANVUGIB患者TAE后30天内再出血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0%和75.00%,曲线下面积为0.817,高于Rockall评分、Blatchford评分及澳洲医药科学家协会65评分(P均<0.05)。结论 基于性别、术前凝血功能障碍情况、Rockall评分及CT表现建立的临床模型有助于预测TAE治疗ANVUGIB后30天内再出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