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like protein 1,FG-FRL-1)的表达及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拟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对比胃癌...  相似文献   
2.
新兴的DNA基因芯片生物技术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方法。然而,肿瘤基因数据具有高噪声、高相关性、维数高和样本个数少的特点,这些特点使肿瘤基因数据的分类变得十分困难和复杂。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决策树的肿瘤分类方法,降低了对肿瘤诊断和分类的难度。在4个经典的肿瘤基因数据上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实验,得到了比较高的肿瘤分类准确率,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新方法在将来的肿瘤基因数据分类的研究工作中是一种有用的替代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外科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9例,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70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是接受同一组医师手术。结果69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无手术死亡。平均切口长度4.3cm,较开腹15.1Cm短;平均手术时间(305.0±60.2)min,较开腹组(263.6±30.6)min长;平均术中出血(142.3±82.-3)ml,较开腹组(35213±153.2)ml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4.2±1.5)d,较开腹组(9.4±3.5)d短,术后平均住院(10.22±2.5)d,较开腹组(13.1±4.6)d短,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24.3±12.2)枚,开腹组(25.1±10.9)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开腹组12.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中部癌安全可行,并能达到肿瘤根治的要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1例腹腔镜结肠癌完整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结果:51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结肠系膜切除术,按照手术质量等级判定系统判定,优48例;中位清扫淋巴结20枚.结论:腹腔镜结肠系膜切除术有望成为结肠癌规范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长疗程经口饮食与经鼻空肠营养管营养对腹腔镜胃癌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经口饮食组(n=53)及早期鼻饲营养组(n=53),统计两组术后1周反应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给予肠内营养剂后主要不耐受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经口饮食组给予肠内营养剂后恶心(P=0.038)、咽痛(P=0.028)、咽喉部异物感(P<0.001)发生率较早期鼻饲营养组显著降低,两组腹胀(P=0.632)、腹泻(P=0.6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PG-SGA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消化道漏、术后出血、术后感染、胃排空延迟、乳糜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饮食组营养总费用明显低于早期鼻饲营养组(P<0.001),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长疗程经口肠内营养与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疗效相当,它能改善恶心、咽喉痛、咽喉部异物感的插管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报道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和使用人类脱细胞真皮基质(HADM)进行盆底重建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13例低位直肠癌。腹部操作直肠系膜的分离停止于肛提肌附着盆壁的平面。会阴操作采用俯卧折刀位,在进入盆腔之前环周解剖出肛提肌。切除尾骨和第五骶骨,切开Waldeyer筋膜进入盆腔,从后向前切断两侧肛提肌。在会阴横肌的后方切断盆底肌纤维并将直肠和肛管完整切除,标本呈圆柱状。盆底缺损使用HADM重建。结果所有患者无直肠穿孔,病理示环周切缘阴性。平均随访8个月,会阴伤口无裂开、膨出和疝的发生。会阴伤口感染1例,无症状血清肿1例,会阴疼痛3例,短期尿潴留5例。结论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可以降低Miles手术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肠穿孔率,HADM盆底重建可以降低手术难度,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综合并发症指数(CCI)≥26.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动态网页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4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入院时间分为主要队列(2020年11月-2021年10月,n=438)与验证队列(2021年11月-2022年4月,n=196)。根据CCI计算器(http://www.assessurgery.com)得出所有患者的CCI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CCI≥26.2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获益,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主要队列438例患者中,63例(14.4%)术后CCI≥26.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662,95%CI 1.341~5.285,P=0.005)、低第3腰椎旁骨骼肌指数(L3MI)(OR=4.572,95%CI 2.435~8.583...  相似文献   
9.
先确定肿瘤位置,沿横结肠边缘超声刀游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向右游离至结肠肝曲,左至脾曲,离断网膜左血管,清扫4sb,4d淋巴结;沿结肠中动脉及其分支分离,向上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右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骨骼化胃网膜右动脉于根部切断;裸化十二指肠下缘,暴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总动脉胃左脾动脉和腹腔干,切断胃左动脉清扫第7.8.9.11p组淋巴结;向下剥离裸化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第12a组淋巴结,并向上彻底清扫第1,3,5组淋巴结,使用内镜下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十二指肠球部,胃体。扩大脐部穿刺孔至取出标本,缝合切口。重建气腹,行胃大弯和十二指肠后壁三角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胃肠吻合方式在胃癌患者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无锡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行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R组(76例,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和B组(66例,行Billroth Ⅱ式吻合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年的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采用Visick分级进行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B组相比,R组的消化道重建时间更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时,R组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明显高于B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Visick分级Ⅰ级占比更高,Ⅳ级占比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R组术后胆汁反流、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Billroth Ⅱ式吻合相比,胃癌患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