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咏琰  庄治国  钱黎俊  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09,24(9):1017-1021
目的:为能通过活体肝移植(LDLT)术前CT测得的肝右叶体积(RLV)精确预测其实际体积和重量而建立公式。方法:78例供体在右半肝移植术前进行增强CT扫描,利用CT测量RLV,术中再分别测量实际切下的RLV和肝右叶重量(RLW)。用统计学方法对CT测得值和术中测得值之间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直线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校正CT预测值,比较校正前后预测值的准确性。结果:术前CT测得的肝右叶体积(RLV-CT)为(777.3±108.8)ml,术中测得的肝右叶体积(RLV-Intraop)为(689.1±97.7)ml,两者呈正相关(r=0.882,P〈0.001),术中测得的肝右叶重量(RLW-Intraop)为(741.6±98.0)g,亦与RLV-CT亦呈正相关(r=0.909,P〈0.001),可分别用公式RLV-Intraop(ml)=0.792×RLV-CT(ml)+73.771和RLW-Intraop(g)=0.819×RLV-CT(ml)+104.885来表示。CT测得的未经上述公式校正的RLV或移植肝体积和受体标准肝体积之比、RLW或移植肝重量和受体体重之比的准确率分别为11.5%和48.7%,明显低于校正后的50%和71.8%(P值均〈0.05)。结论:LDLT术前运用上述公式校正RLV-CT后,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潜在右叶供肝的体积和重量。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CT表现特点及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均有激素治疗史),合并活动性肺结核31例,行肺部CT扫描,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肺结核的CT表现.结果:肺结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发病率为5.6%.其中粟粒性肺结核9例(29.0%),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1例(35.5%),结核性胸腔积液7例(22.6%),空洞伴两肺气道播散3例(9.7%),两上肺索条状、结节状浸润灶5例(16.1%),两肺弥漫实变灶、磨玻璃影2例(6.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肺结核的发病率高,CT上以粟粒性肺结核、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表现为主,反映了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低下.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肺病的HR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风湿性肺部病变HRCT表现的一般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308例风湿病的肺HRCT图像,观察病变的分布特点、肺与支气管病变的形态特点。结果:风湿性肺病的病变分布主要为周边分布(63.6%)、偏后侧分布(57.8%)及膈上肺底分布(61.4%)。本组大多数肺部病变表现为磨玻璃影(68.9%)及线样结构(59.4%),部分病例可伴有网状改变或蜂窝影(32.2%)及界面征(34.1%)。风湿病大支气管及小支气管的受累率分别为1.9%和32.5%(χ~2=96.54,P<0.01)。马赛克灌注的检出率在吸气、呼气相扫描上分别为15.3%、25.6%(χ~2=10.35,P<0.01)。结论:风湿性肺病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病变分布主要位于周边、偏后侧及膈上区域;肺部病变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线样结构、网状改变或蜂窝影及界面征等;支气管病变主要累及小支气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化移动DR床边机在胸部正位摄影中的条件最优化.资料与方法 采用岛津MobileDaRt床旁机分别用固定管电流、增加管电压和固定管电压、增加管电流两种方法对人体胸部模型进行曝光,同时测量距阴极1 m处的辐射剂量,辐射测量仪离地高80 cm.每组获得的图像请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分.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固定管电流,管电压从70 kU增加到85 kU,每组得到的图像质量所对应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的而积(Az值)分别为0.383,0.733,0.675,0.250.固定管电压,管电流从0.5 mAs增加到1.8 mAs,每组得到的图像质量所对应的Az值分别为0.650,0.683,0.817,0.725.kV和mAs分别与图像质量R×C卡方检验P=0.012,P=0.001.结论 管电压和管电流的改变都会影响到辐射剂量,并且两者都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在实际的临床运用中应该选取合理的曝光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扫描对肝硬化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进行评估的可行性. 方法 40例肝硬化病人在4周内分别完成内镜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分析每位病人的CT图像,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进行分级,并将结果与内镜比较.对于存在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例,测量其曲张静脉的最大直径.结果 利用增强CT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71%,准确率为67.5%, 其与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评估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病人,CT测得的曲张静脉范围为2.37~8.73 mm,平均(4.66±1.77) mm, 95%可信区间为3.88 mm,5.45 mm,即曲张血管直径≥3.88 mm时,可以判断其存在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结论 CT增强扫描是发现和评估肝硬化病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8排螺旋CT低剂量前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前门控(31例)和低剂量后门控(47例)扫描技术,扫描仪为西门子128排螺旋CT.前门控扫描的主要参数包括: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5 mAs,70% R-R间期扫描.低剂量后门控扫描的主要参数包括:100 kV,40%~70% R-R间期时管电流采用190 mAs,其余R-R间期时管电流采用19 mAs.螺距0.2~0.5.对每例冠状动脉3支主干:右冠状动脉(RCA)、左前降支(LAD)和左旋支(LCX)的图像质量进行4级评分,测量增强图像的信噪比(SNR),并记录每例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结果 前、后门控2组中的图像质量均没有明显差异.前门控组的平均放射剂量明显低于低剂量后门控组.结论 利用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扫描可以在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放射剂量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道成像技术在尿道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狭窄病例同时进行普通X线排尿造影和多层螺旋CT尿道成像枪查,观察尿道狭窄情况,与手术结果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尿道成像不仪能显示尿道狭窄部位和狭窄稃度,而且能显示尿道狭窄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后者在普通x线排尿造影中无法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尿道成像分辨率高,较普通X线排尿造影显示尿道狭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在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成像技术(MRTA)在面肌痉挛病因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面肌痉挛病人共121例,均行双侧面神经多平面成像MRTA检查,其中23侧面神经随后接受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结果 242侧受检面神经有面肌痉挛症状者123侧,其中MRTA检查显示面神经出脑干段(RFZ)有血管压迫者116侧,敏感性94.3%,无症状者119侧,其中MRTA检查显示REZ无血管压迫者112侧,特异性94.1%,23侧面神经接受MVD手术,有21侧术中所见与术前MRTA所示相吻合。结论 多平面成像MRTA检查方法有助于明确面肌痉挛的病因,对MVD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52例干燥综合征的肺HRCT图像,观察病变HRCT分型、病变分布特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病变的不同形态特点.结果: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分型为肺间质增生型32例(61.1%),多发肺气囊型12例(23.5%),及细支气管炎型8例(15.4%);病变分布有上肺野(11.5%)、中肺野(23.0%)至下肺野(30.8%)逐渐加重的特点,且外周分布(65.4%)为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病变HRCT分型的构成不同(X2=7.74,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不同(X2=3.91,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肺病变HRCT表现与分型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如何持续有效地控制医学影像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差错,急需可行方法和措施.我院通过建立医学影像报告更正制度,对影像诊断过程进行全面监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现总结如下.1 写片医生在书写诊断报告时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我们整理了我院放射科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的诊断报告质量检查记录汇总,共记录了1 920条.该记录是核片医生在日常核片过程中实时记录的写片医生在书写诊断报告时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经科质控员整理归纳,这些常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解剖概念不清,诊断报告中对病变的描述不够准确细致,对病灶大小、增强前后CT值常常不描述. (2)诊断的度有时把握不好,过度诊断或过轻诊断. (3)阅片不够认真仔细,随意套用诊断报告模板,将某些脏器如胆囊、脾脏、子宫等已手术切除者,仍在诊断报告中描述. (4)诊断不体现疾病轻重,无逻辑性,将临床关注和较重要的诊断随意排列在一堆诊断中,对某些性质难定的病变轻率下诊断结论,也不作相应的建议.(5)对临床病史提供不详细者不再进一步询问相关病史. (6)不注意检查技术和方法的描述,套用诊断报告模板,不根据实际检查情况作相应的修改. (7)在电脑上过快输入文字,不注意校对,错别字多,标点符号滥用,诊断语句不通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