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和研究上睑退缩的分度,及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并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以便对不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11/2010-12上睑退缩患者98例146眼,对其病情程度进行分度及根据其分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针对不同分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眼睑退缩。结论:眼睑退缩由于病因及眼睑退缩的程度进行分度,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个性化手术,规范眼睑退缩临床治疗路径,填补国内同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是指直接或间接的视神经外伤导致的视力下降或丧失。目前,随着工伤、交通事故的增加,TON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在颅脑外伤中TON的发病率为0.3%~5.0%[1],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视力的关注程度增加,TON对视力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对TON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对眼睑肿瘤术后患者眼睑修复和重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需行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的眼睑肿瘤术后患者80例80眼,均为早、中期眼睑肿瘤,且未发生局部眶内转移和全身转移。采用穿支皮瓣眼睑重建术治疗眼睑缺损。比较患者修复前后睑裂高度和长度差值,美观功能评分,抑郁、焦虑水平;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80眼中,显效35眼,有效35眼,无效10眼,总有效率为87.5%。修复后患者睑裂高度和长度差值分别为(1.49±0.47)mm和(1.43±0.55)mm,均低于修复前[(2.55±0.35)mm和(2.38±0.4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修复前患者的美观功能评分为(0.91±0.23)分,修复后患者美观功能评分为(1.87±0.19)分,患者修复后的评分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修复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0.14±6.54)分和(39.45±7.65)分,均低于修复前[(59.56±8.23)分和(57.93±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使用KTP 激光联合环形硅胶植入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生症情况。 方法 选取2012 年3 月-2015 年3 月河北省眼科医院142 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的不同的治疗 方法随即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KTP 激光联合环形硅胶管植入手术治疗以及单纯KTP 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 疗效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手术后6 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3% 和 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KTP 激光联合环形硅胶管治疗泪道阻塞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以 及复发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及眶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睑及眶周血管瘤患者23例,对其使用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对治疗注射后瘤体容积变化以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组总有效率达到100.0%,其中治愈率为47.8%,基本治愈26.1%,好转26.1%;治疗前平均体积为(3.58±0.24)cm~3,治疗后为(0.60±0.1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较少,包括注射后一过性体温升高,注射局部肿胀,短时间内均可消退,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博来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眶周血管瘤安全有效,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可多次重复进行,可作为儿童眼睑眶周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完成96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修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96例患者,均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其中男性41例,女性55例;年龄12~28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泪囊炎致病菌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4-01/2019-10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搜集80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并抽取泪囊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变化,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急性泪囊炎的致病菌平均检出率。结果:56例标本的致病菌菌株阳性,其中55例为细菌、1例为真菌,平均检出率为70%。各年份致病菌菌株的检出率呈逐渐降低趋势,被送检急性泪囊炎致病菌菌种种类繁多。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8%(38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8%(21例)。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较敏感。55例细菌标本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有明显耐药。结论:革兰氏阳性球菌构成急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急性泪囊炎的首选局部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阻塞性泪道MEK/ER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阻塞性泪道疾病的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健康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Nd-YAG激光组(Y组)、MMC组及Nd-YAG激光+MMC组(Y+M组),每组各6只。通过球囊导管摩擦泪道建立阻塞性泪道模型,Y组、MMC组、Y+M组家兔分别给予Nd-YAG激光、MMC、Nd-YAG激光联合MMC治疗,治疗3个月后处死,光镜观察泪道上皮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PCNA、ERK1、ERK2、MMP-3、MMP-9阳性细胞面积。分离阻塞性泪道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加入DMSO)及阳性荧光组(加入MEK抑制剂PD98059),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ERK1、ERK2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PCNA、ERK1、ERK2、MMP-3、MMP-9阳性细胞面积均大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Y组、MMC组、Y+M组PCNA、ERK1、ERK2、MMP-3、MMP-9阳性细胞面积均显著小于模型组,其中Y+M组小于Y组及M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空白组、阴性对照组、阳性荧光组ERK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32±7.45、149.36±7.96、64.32±5.23,ERK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98±6.78、151.22±8.23、65.45±3.45,阳性荧光组中ERK1、ERK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d-YAG激光与MMC联合应用可增加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C阻断MEK/ER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武群英  杨俭伟  肖丽  白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35-2036
目的:研究下睑缩肌切除术在治疗轻中度下睑退缩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自2007-04/2010-12到我院整形门诊就诊的轻中度下睑退缩患者16例24眼,均在局部麻醉下行下睑缩肌切除术。随访6~18(平均8.9)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下睑退缩均得到矫正,矫正量1.0~3.0(平均2.5)mm。结论:下睑缩肌切除术对于治疗轻中度下睑退缩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住院的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205例248眼,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术(CFS+L复合瓣悬吊组)、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单纯CFS悬吊组)、额肌瓣悬吊术(额肌瓣悬吊组)加以矫正;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正矫率、上睑回退率、上睑活动范围及眼睑闭合不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CFS+L复合瓣悬吊组较其他两组有更高的正矫率,CFS+L复合瓣悬吊组及单纯CFS悬吊组术后较额肌瓣悬吊组有更好的上睑活动度、眼睑闭合不全状态较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CFS+L复合瓣悬吊组较单纯CFS悬吊组术后上睑回退率低、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提上睑肌复合瓣悬吊术矫正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具有治愈率高、效果更加稳定的特点,是一种符合眼睑活动生理学特点的动态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