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联合不同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23例累及后髁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于术后1、2、3、6、9、12个月复查,分别进行临床查体、X线评估及康复指导。骨折愈合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以Lysho lm评分系统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5.6个月(15个月~5年)。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后下肢全长X线显示下肢力线无成角及旋转,Lysho 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0~54分,平均(23.45±5.23)分;术后76~93分,平均(84.34±7.53)分。根据M o lster对Lysho lm评分的分级方法进行评价,本组优12例,良7例,可2例,1例伤口感染,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其他严重并发症,优良率82.5%。结论联合不同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胸锁关节前脱位和/或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6月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和/或锁骨近端骨折患者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 h~10天,平均3.5天。均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X线片示骨折脱位复位且内固定位置良好。按照Rockwood胸锁关节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优7例,良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血气胸、内固定失效、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胸锁关节前脱位和/或锁骨近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稳定性好,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后入路与扩大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27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12例采用后入路切开复位后,重建接骨板固定后环,前环不予固定;15例采用扩大髂腹股沟入路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均予以定期随访,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方面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6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单纯后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方面均优于扩大髂腹股沟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下地时间及髋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侧入路与扩大髂腹股沟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背景:幼年半月板损伤后的愈合能力要优于成年半月板,以往认为是由于幼年半月板血运较成年半月板丰富。目的:通过在体外器官培养模型中观察成年及幼年猪半月板损伤界面愈合的差异,探讨半月板损伤愈合的机制。方法:6月龄成年猪、1月龄幼年猪处死后取双侧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每组32份标本,建立全层纵裂模型。标本行体外器官培养,培养0,2,4,6周后观察纵裂界面愈合情况并半定量评分。结果与结论:成年组培养6周后,2份标本有少量修复组织产生。幼年组培养2周后,3份标本已有少量修复组织产生;4周后所有标本有修复反应,其中3份有桥接;6周后5份标本裂隙消失,其余3份有桥接。培养4,6周后,幼年组组织学半定量得分高于成年组(P<0.05);幼年组除0周与2周以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体外器官培养模型排除了血运、滑膜、细胞因子等的影响,幼年半月板愈合优于成年半月板是由于其内在愈合能力强于成年半月板。  相似文献   
5.
Tile C型骨盆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后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单纯后侧入路治疗12例Tile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58岁,平均39.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7~10d,平均9.5d。入院后均行X线及CT三维立体成像检查,按照Tile分型标准:C1型5例,C2型2例,C1+C2型4例,C3型1例。经抗休克处理,全身情况稳定后,重建钢板固定后环,前环不予内固定。术后常规患侧下肢行3~4kg皮肤牵引3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6个月,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均愈合,无骨盆畸形愈合、腰骶部疼痛、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按照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总分(91.50±6.95)分;优10例,良2例。结论: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固定后环治疗TileC型骨盆骨折,可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半月板是维持膝关节内环境的基本结构,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力学稳定性发生重大变化,常导致早期骨关节炎.半月板再生潜力很小,尤其是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以往认为不能自然愈合.如何促进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的愈合,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该文就半月板无血运区损伤后的愈合特点、传统治疗和目前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架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关节外固定架分期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11月我科对13例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行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术后1、2、3、6个月复查,分别进行临床查体、X线评估、康复指导及是否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愈合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以Iowa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5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2.55个月)。骨折愈合后下肢全长X线片显示下肢力线无成角及旋转,Iowa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0.5分(7695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6%。1例钉道感染,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无急性肾衰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架分期治疗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幼年半月板损伤后的愈合能力要优于成年半月板,以往认为是由于幼年半月板血运较成年半月板丰富。目的:通过在体外器官培养模型中观察成年及幼年猪半月板损伤界面愈合的差异,探讨半月板损伤愈合的机制。方法:6月龄成年猪、1月龄幼年猪处死后取双侧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每组32份标本,建立全层纵裂模型。标本行体外器官培养,培养0,2,4,6周后观察纵裂界面愈合情况并半定量评分。结果与结论:成年组培养6周后,2份标本有少量修复组织产生。幼年组培养2周后,3份标本已有少量修复组织产生;4周后所有标本有修复反应,其中3份有桥接;6周后5份标本裂隙消失,其余3份有桥接。培养4,6周后,幼年组组织学半定量得分高于成年组(P〈0.05);幼年组除0周与2周以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体外器官培养模型排除了血运、滑膜、细胞因子等的影响,幼年半月板愈合优于成年半月板是由于其内在愈合能力强于成年半月板。  相似文献   
9.
分期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期治疗外性伤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11月,收治13例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18~54岁,平均30.7岁。致伤原因:运动伤8例,交通事故伤2例,高处坠落伤2例,扭伤1例。左侧3例,右侧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6 h~2 d,平均9 h。8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3例ACL、PCL及外侧副韧带(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LCL)损伤,2例ACL、PCL、MCL及LCL损伤。10例外翻应力试验为++~+++,5例内翻应力试验为++~+++;13例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Lachman试验为++~+++。一期手术修复PCL、MCL、LCL及半月板,术后固定3~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4~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良好且存在前方不稳时二期于关节镜下重建ACL。结果两次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6个月。一期术后4周2例出现关节腔积液,经穿刺抽吸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不适。二期术后3个月1例外翻应力试验++,1例为+;1例内翻应力试验为+;1例Lachman试验++,1例为+;其余患者各试验均为阴性。二期术后12个月患膝关节屈曲达100~135°,平均123.4°;伸直达0~4°,平均2.3°。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获优9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分期治疗外伤性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及Ⅳ型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51例58足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男29例,女22例;年龄17~58岁,平均29.5岁;伤后至手术时间7~14d,平均10d。术前均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按Sanders分类:Ⅲ型26足,Ⅳ型32足。均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测量B觟hler角、Gissane角并与术前进行比较,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从疼痛、功能方面对疗效评定。结果:51例58足全部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皮缘表皮坏死2足,慢性疼痛4足,晚期发生距下关节炎2足,并发症发生率13.8%(8/58)。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23足,良27足,可5足,差3足。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能够获得较满意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