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联合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监测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93例择期行全身麻醉SEP联合MEP监测的脑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顺式阿曲库铵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1例。在麻醉诱导后5 s内单次静脉推注不同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其中A组为0.15 mg/kg,B组为0.20 mg/kg,C组为0.25 mg/kg。观察记录各组患者入室(T0)、气管插管即刻(T1)、停肌松药即刻(T2)、停肌松药后30 min(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水平;比较各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MEP及SEP监测情况;并记录各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C组患者T1~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T0时,BIS均明显低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1~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IS明显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1~T3时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B、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1~T3时BIS与B、C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使用剂量少于B、C组患者,引发MEP等待时间短于B、C组患者,引发MEP电流强度低于B、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T3时N20-P25波幅及N20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时使用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可以有效降低对SEP与MEP监测的影响,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减少术中丙泊酚使用量,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Ⅰ组,n=60)和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n=60)。Ⅰ组病人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以吸入安氟醚或异氟烷、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Ⅱ组病人首先行T12-L1硬膜外穿刺,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无异常,硬膜外给予首次量7~10ml,静脉注入氟芬合剂2~4ml。两组病人均进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监测。记录气腹前、气腹中、气腹后HR、MAP、SpO,以及术中体动、术后离开手术室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Ⅰ组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气腹后、拔管后HR、MAP明显增加(P〈0.05),而Ⅱ组病人只有气腹后有轻微增加(P〉0.05)。Ⅰ组病人术后30min~1h才能回病房,而Ⅱ组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回病房(P〈0.05)。两组术后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氟芬合剂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可保持循环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使麻醉手术平稳,减少麻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ATP含量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血管外科术中出血量>600ml患者50名,用血液回收机行自体血液回收,取患者术野及回收的红细胞各6ml,另取50份库存2周的异体红细胞悬液6ml,分别检测红细胞ATP含量及G6PD活性。结果回收组和库存组ATP含量、G6PD活性与术野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回收组ATP含量及G6PD活性与库存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回收处理可使红细胞ATP含量减少,使G6PD活性降低,但未达影响红细胞功能的程度,回收红细胞与库存红细胞相比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患者术中回收血红细胞与库存血红细胞携氧能力及平均年龄的差异。方法使用血液回收机对30名手术患者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取血液回收机回收处理后的红细胞和库存异体去白细胞悬浮浓缩红细胞各30份,检测2组血样的pH、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计算血样的P50,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红细胞内2,3-二磷酯甘油酸浓度、化学法检测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结果回收血组的P50明显低于库存血组;回收血组的pH值、2,3-二磷酯甘油酸浓度、丙酮酸激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库存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血红细胞携氧能力优于库存血,回收血红细胞平均年龄较库存血更为年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患儿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各时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的凋亡率,及其脂肪酸合成酶(Fas)、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为临床从PMN凋亡调控入手防治ECC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SIRS)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择期ECC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C前(T0),ECC开始后30 min(T1),停ECC后30min(T2),术后24 h(T3)各时点静脉血中PMN的凋亡率、Fas和Bcl-2的表达。结果与T0比较,PMN凋亡率在T2达最低值(P〈0.05),与ECC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648,P〈0.05) 与T0比较,PMN膜上Fas阳性表达百分数在T2时点降低(P〈0.05),与PMN凋亡率呈正相关(r=0.546,P〈0.05) 与T0比较,T1、T2、T3时点PMN胞内Bcl-2阳性表达百分数升高(P〈0.05),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569,P〈0.05)。结论小儿ECC触发全身炎性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凋亡抑制因素使PMN凋亡受到抑制,其机制与PMN的Fas表达下调和Bcl-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自体回收血与库血红细胞酶活性及ATP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术中自体回收处理血和库存两周红细胞的酶活性以及红细胞ATP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估计术中出血量在600ml以上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50例,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进行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取患者自体回收处理血及库存两周以枸橼酸钠枸橼酸无水葡萄糖磷酸二氢钠腺嘌呤(CPDA)为保养液的异体浓缩红细胞各50份,每份6ml,分别检测红细胞ATP酶(Na K ATP酶、Ca2 ATP酶、Mg2 ATP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及红细胞ATP含量。结果红细胞酶活性和ATP含量回收血与库血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处理的红细胞ATP酶、G6PD活性及ATP含量与库存两周异体红细胞接近。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行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由于此手术主要位于神经支配丰富的盆腔内操作,特别是比较肥胖的患者手术暴露比较困难,容易发生有害的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及17β雌二醇培养24 h,MTT法检测神经元的存活率,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调亡,Western blot法测定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能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元存活率。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能剂量依赖性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100μmol·L-1氯胺酮组显微镜下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立体感消失,细胞轮廓不清,神经元轴突断裂,TUNEL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pAkt表达明显降低。0.1μmol·L-117β雌二醇与100μmol·L-1氯胺酮共处理改善了氯胺酮引起的神经元损伤,TUNEL阳性神经元明显下降,pAkt表达增加。PI3K抑制剂LY294002拮抗了17β雌二醇的保护作用,TUNEL阳性神经元较0.1μmol·L-117β雌二醇与100μmol·L-1氯胺酮共处理组明显增加,pAkt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17β雌二醇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氯胺酮导致的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麻醉、手术创伤、术中失血、失液均可使有效循环血量、水、电解质、代谢发生一系列变化,麻醉诱导期及术中适度补充血容量,对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少血液成分的丢失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目前围术期扩容补充血容量,一般认为胶体液效果较好,然而有研究认为,输人大剂量的晶体液同样具有扩容效果,能够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小儿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的动态变化,探讨CPB前后PMN凋亡及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规律。方法选择于CPB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复温前(T2)、停CPB即刻(T3)、术后24h(T4)及48h(T5)6个时间点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8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TNF-α水平、IL-8水平及PMN凋亡率在T2与T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0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5与T0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10水平在T2、T3、T4与T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5与T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结束时,血浆TNF-α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578,P<0.05);血浆IL-8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455,P<0.05);血浆IL-10水平与PMN凋亡率呈正相关(r=0.374,P<0.05)。结论CPB引起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PMN凋亡率下降;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可能抑制PMN的凋亡;抗炎细胞因子IL-10可能促进PMN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