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应用半自动同轴活检枪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6例胸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采用半自动同轴活检枪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并送病理检查,统计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及病理检查结果;术后行CT扫描,统计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及穿刺活检的安全性。结果半自动同轴活检枪穿刺活检的成功率为92.9%(52/56);病理检查结果:穿刺成功的52例患者中,腺癌18例、鳞癌10例、小细胞癌9例、淋巴瘤2例、胸腺瘤2例、转移癌8例、真菌感染1例、肉芽肿性炎2例;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合并出血和或咯血的发生率32%(18/56)、气胸发生率19.6%(11/56)、死亡率1.8%(1/56);未发生穿刺点感染、针道种植转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半自动同轴活检枪在CT引导下对胸部占位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小、相对安全、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可在胸部占位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ACE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将90例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于TACE治疗后第3天开始口服小剂量(每日250 mg)阿帕替尼;对照组52例接受单纯TACE治疗。术后随访,比较2组间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及生存期的差异,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TACE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间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5,P=0.08),治疗组术后1、3、6、12个月甲胎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治疗组术后1、3、6、12、24个月肿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47%(34/38)、84.21%(32/38)、78.95%(30/38)、34.21%(13/38)和10.53%(4/38);对照组分别为75.00%(39/52)、67.31%(35/52)、25.00%(13/52)、3.85%(2/52)和19.23%(10/52)。治疗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17.12±1.55)个月vs (14.21±2.13)个月,P=0.01]。虽然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皮疹、腹泻、腹痛、消化道出血、蛋白尿、血尿、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眩晕、头痛、高血压、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水平减低、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其中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常见毒性反应事件评价标准3级以上者较少。结论 TACE联合小剂量阿帕替尼治疗HCC在控制肿瘤及其合并癌栓进展方面优于单纯TACE,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多排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2例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多排CTA检查,接受外科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则有13例.以外科开颅手术、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或者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结果 22例受检患者中,DSA共发现真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2例,发现假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2例,检查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5.7%、75%、90%、85.7%、75%;多排CTA共发现阳性动脉瘤患者15例,发现假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1例,检查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3.8%、83.3%、90.9%、93.8%、83.3%.DSA和多排CTA对显示瘤颈、瘤体及其与载瘤动脉空间关系的清晰显示率进行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求得P>0.05,故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排CTA结合DSA将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HBC)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性分析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随访的 HBC 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 符合条件的 8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 PVT 分为发生 PVT 组和未发生 PVT 组,分析 HBC 患者 PVT 发生的影 响因素及抗凝治疗的效果。结果:86 例 HBC 患者中,有 17 例发生 PVT,占比 19.77 %;17 例 PVT 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其 中 6 例血栓部位完全再通,占 35.29 %,8 例血栓部位部分再通,占 47.06 %,3 例治疗无效,占 17.65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两组脾脏切除史、血小板(PLT)计数、上消化道出血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脾脏切除史、上消化道出血史、PLT 计数较高是 HBC 患者 PVT 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脾脏切除史、上消化道出血史、PLT 计数较高是 HBC 患者 PVT 发生的影响因素,抗凝治疗可能有助于促进并发 PVT 患者血栓溶解,促进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