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76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4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患者 男,38岁.因左肩背部钝痛伴疲乏无力6h入院.患者自诉因饮酒,于2013年2月17日晨8时出现恶心、干呕.随即出现左肩胛背部钝痛不适,自认为"岔气",未行任何治疗.但1h后渐出现疲乏无力,伴头晕.急去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CT后示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遂转我院就诊,门诊以"腹腔脏器破裂"收住.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小便正常,即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胃溃疡等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5.8℃,脉搏10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眼睑苍白,四肢冰凉.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腹式呼吸减弱,无腹壁静脉曲张,肠型及蠕动波未见,左上腹压痛阳性,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助下未触及.全腹叩诊呈浊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肝I/R组,牛磺酸预处理+肝I/R组;采用阻断肝动脉、门静脉30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肝I/R模型。各组于再灌注3,6,24h分别采血,测定二胺氧化酶(DAO)数值,检测小肠功能;同步切取小肠,测定肠道组织中的SOD及MDA含量,评价肠道自由基损伤程度;切片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caspase-3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I/R组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和DAO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肠病理损伤严重,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caspase-3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与I/R组同时间点比较,牛磺酸预处理+I/R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牛磺酸对肝I/R后小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丝分裂调控酶polo样激酶1(PLK1)和Aurora A在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的水平以及两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54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20例癌旁胆管组织中PLK1和Aurora 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与15例健康人血清中PLK1和Aurora A的浓度。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患者手术前后两者水平的变化。结果:肝外胆管癌患者中,癌组织中PLK1和Aurora A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胆管组织(66.7%vs.25.0%;63.0%vs.15.0%,均P0.05),且PLK1和Aurora 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均P0.05);术前血清中PLK1和Aurora 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434.85 pg/mL vs.256.00 pg/m L;644.64 pg/m L vs.375.73 pg/m L,均P0.05),术后两者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PLK1与Aurora A在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血清中浓度具有一致性(r=0.55;r=0.64,均P0.05);无论癌组织或血清中,PLK1与Aurora A水平均呈正相关(癌组织:r=0.47,P0.01;血清:r=0.71,P0.01)。结论:PLK1与Aurora A水平在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与血清均升高,且两者水平的升高与肝外胆管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肝外胆管癌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源性生长激素(GH)对荷瘤裸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轴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建立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取48只荷瘤裸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处理组(NS组)、氟尿嘧啶处理组(FU组)、GH处理组(GH组),FU+GH处理组(FU+GH组)。每组连续给药6 d,在给药结束后24,72 h分别处死每组6只动物,取血及移植瘤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GH,IGF-I,IGFBP-3含量和RT-PCR法检测移植瘤IGF-I,IGF-I受体(IGF-IR),IGFBP-3的mRNA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组和FU+GH组血清GH,IGF-I,IGFBP-3含量较NS组与FU组明显升高(均P<0.05);给药结束后72 h,各组GH,IGF-I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GH组和FU+GH组IGFBP-3水平仍高于NS组和FU组(均P<0.05)。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结束后24 h,GH,FU,FU+GH组移植瘤组织IGF-I mRNA与IGF-IR mRNA的表达较NS组明显降低,而IGFBP-3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给药结束后72 h,IGF-I mRNA与IGF-IR mRNA表达各组间无差别,但GH组,FU组和FU+GH组IGFBP-3 mRNA表达量仍明显高于NS组。结论:短期应用外源性GH所致GH/IGF/IGFBP-3轴的变化对人结肠癌移植瘤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脏缺血预处理(经典缺血预处理IPC)的第一保护窗(FW)与肢体缺血预处理(远端缺血预处理RPC)的第二保护窗(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5组:I/R组不行预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 min行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 min,反复3次行预处理;RPC+IPC组先行RPC,24 h后行IPC作预处理;S组仅行开腹,不行其他处理。3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 h再灌注3 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湿干比(W/D)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及RPC+IPC组ALT,AST,W/D及TNF-α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IPC,RPC,RPC+IPC组3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的FW,RPC的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I/R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三者在保护强度上无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诱导保护性蛋白HSP70的表达、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7例CS诱发DVT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造影;1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并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深静脉置管溶栓,其中6例植入支架;7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置管溶栓;2例患者行浅静脉溶栓。结果:23例术后恢复良好,复查造影发现深静脉通畅,血栓基本消失,4例出院时肢体有轻-中度肿胀;术后2例因滤器内血栓而转为永久性滤器;围手术期无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3例活动后仍有下肢肿胀,余24例下肢无肿胀,缓解率达88.9%;彩超发现4例髂静脉闭塞,23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达85.2%。结论:腔内治疗作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方式,可有效治疗CS合并DVT。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低中心静脉压(ANH+LCVP)在肝癌手术中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40例ASA I~II级拟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全麻后行ANH,入室到肝实质横断分离完成前行控制性LCVP,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术后因腹腔出血需再次手术的患者例数,以及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例(INR),凝血时间(ACT)、血块凝结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因继发性出血而再次手术的患者;观察组在采血后、肝癌切除后、恢复容量后Hb、HCT、PLT、FIB、CR、PF较术前均明显下降,APTT、PT、INR、ACT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但恢复容量后比肝癌切除前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从手术开始至结束,Hb、HCT、PLT、FIB、CR、PF呈进行性降低,APTT、PT、INR、ACT呈进行性升高;手术结束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 结论:ANH+LCVP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导致异常出血,可以安全应用肝癌手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D2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价值。 方法:收集1995—2010年公开发表的实施D2淋巴清扫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和开腹远端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排气及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共9个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 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项研究(1 065例)。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辅助组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但手术时间延长(均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D2根治术具有侵袭性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能够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和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该病的4种类型提出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选择,旨在进一步规范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