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截段参考血管直径的测量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导管室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IVUS检查的患者共278例,分别测量不同冠状动脉截段病变血管的参考血管直径,并进行比较,寻找相对简单的公式应用于两者内在联系,并随机选择额外300处病变(280例患者)血管进行验证分析。结果不同冠状动脉截段病变血管的参考血管直径QCA和IVUS测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右冠状动脉直径IVUS测值较QCA测值大,旋支直径IVUS测值较QCA测值小,这种差异在血管远端更明显。通过线性回归分析,QCA测量的不同冠状动脉截段参考血管直径由相应公式推算出IVUS测出的直径,并通过额外300处血管病变测量的数值得到相应验证。结论不同冠状动脉截段定量冠状动脉造影与血管内超声测值之差具有规律性,有助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确定血管直径。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近年来以急性心肌梗死样症状发病,而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心室造影显示心尖部可逆性广泛的室壁运动障碍,基底部过度收缩的症候群引起了人们关注。根据心室造影所见将这类症候群称为Ampulla心肌病。现将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69岁。入院前2h与人争吵后发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向左肩背部放射,伴出冷汗、恶心,呕吐1次,吐出胃内容物,急诊心电图显示V2-V5ST段抬高(图1),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既往有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史,血压、血糖控制良好,平时无胸闷胸痛,发病前无咳嗽、发热、腹泻。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入径直接冠脉介入治疗(TRA-p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78例AMI患者,分为TRA-pPCI组108例,经股动脉入径(TFA-pPCI)组70例,比较两种入径手术时间、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RA-pPCI组低于TFA-pPCI组(〈0.05)。结论 TRA-p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及更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首次AMI并行急诊PCI患者 15 6例 ,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比较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肌酸激酶MB(CKMB)峰值和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 非糖尿病患者中有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CKMB峰值低于 ,左室EF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CKMB :10 8± 79IU/Lvs 15 6± 10 1IU/L ;EF∶5 8± 13%vs 5 0±11% ,P <0. 0 5 ;糖尿病患者中有梗死前心绞痛组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CKMB峰值和左心室EF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在非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中限制梗死面积 ,保护左心功能 ,而在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中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诊病人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45例门诊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的冠脉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加压包扎时间以及留院观察时间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为97.7%,平均冠脉造影时间为18.6±6.7min,加压包扎时间为4.2±0.6h,留院观察时间为6.6±1.8h.1例出现左右桡动脉严重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余无血管并发症.随访1个月均无桡动脉搏动消失或手部缺血.结论 对门诊病人行经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5 9岁。患扩张性心肌病 3年 ,反复房性心动过速 2余年。电生理检查为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 ,A V呈 1∶1传导 ,A波以冠状窦口处显示最早 ,但右房测试放电无效。左房反复标测未测到A波。冠状窦电极从浅到深时心房A波逐渐变小至消失 ,提示左房电静止。再次在冠状窦口右房测试放电仍无效 ,而行房室结改良术并置入永久性起搏器 (VVI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栓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膜糖蛋白CD_(62)P表达和血黏度的影响。方法 8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抗栓酶组和对照组。抗栓酶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静脉点滴抗栓酶5BU连续5d,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皮下注射连续5d。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及疗效。结果用药后,抗栓酶组的心绞痛严重程度减轻,较对照组明显(P0.05),CD_(62)P活性[(3.61%±1.21%)比(4.08%±1.06%)]、纤维蛋白原[(2.91±0.71)g/L比(3.71±0.90)g/L]及血浆黏度[(1.05±0.14)cp比(1.61±0.19)cp]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中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抗栓酶能显著减轻心绞痛严重程度,降低CD_(62)P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G-CSF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G-CS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300 g G-CSF连续3 d。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G-CSF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VEF比较(48.6%±5.2%4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G-CSF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点消融法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疗效。方法将16例典型心房扑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线性消融组(A组)与点消融组(B组)。比较两组下腔静脉与三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放电次数、手术费用、复发率。结果与线性消融组比较,点消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短,放电次数少,手术费用低(P<0.01)。两组均未发生心包填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栓塞等并发症。两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点消融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置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施行妇产科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后经历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37例伴有缓慢心律失常的孕产妇及妇科患者置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施行剖宫产或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中高频手术器械对心脏起搏器的影响。结果:总计在已置入31例临时和6例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中,10例孕产妇顺利施行剖宫产,27例妇科患者顺利施行经腹全子宫加附件切除、宫腹腔镜等手术;32例使用高频双极电刀电凝或双极切割套圈对起搏器无干扰,5例单极电刀干扰或抑制起搏器。结论:置入心脏起搏器可使患有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妇产科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妇产科手术中应用高频手术器械应尽可能选用对起搏器无影响的双极电刀电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