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大约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因不同的目的而接受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放疗疗效进行评价,根据肿瘤退缩情况,不断完善治疗方案。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PET及肿瘤相关标记物等检查都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疗效评价方法。MRI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没有放射线的损害;有较高的组织对比分辨率,可选择多种参数成像从而有可能对各种病变的性质加以判断;可以多方位、多平面的成像,对病变的位置及范围可更准确地加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联合应用两者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中央腺体癌27例,良性中央腺体病变62例,比较两者的平均CC/C值和ADC值(采用3种测量方法分别获得最小ADC值、平均ADC1和平均ADC2);通过判别分析计算平均CC/C值和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时各自所占的权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计算平均CC/C值、3种ADC值及联合CC/C值和ADC值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1)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和良性中央腺体病变的平均CC/C值、最小ADC值、平均ADC1和平均ADC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82、-9.416、-9.716、-9.889,P<0.05);(2)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权重均高于平均CC/C值;(3)3种ADC值、分别联合平均CC/C值和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平均CC/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ADC值、分别联合平均CC/C值和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ADC值诊断中央腺体癌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优于MRS;不同方法所测得的ADC值对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无差异;联合DWI和MRS对中央腺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优于MRS。  相似文献   
3.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外周带癌区和非癌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4例前列腺癌和18例内分泌治疗6个月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依病理结果,将前列腺6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的ADC值,同时测量每例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对2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未治疗组14例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分别为(1.22±0.25)×10^-3、(1.59±0.1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1)。经内分泌治疗后的18例癌区的ADC值升高至(1.46±0.30)×10^-3mm^2/s,非癌区的ADC值为(1.59±0.24)×10^-3mm^2/s,癌区和非癌区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两组癌区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P〈0.01),非癌区、膀胱、闭孔内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6、0.48、1.64,P值均〉0.05)。结论ADC值用于判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高龄前列腺增生患者钬激光剜除术(HoLEP)疗效评价及预防并发症进行总结。方法 以78例年龄>75岁老年男性,至少合并2种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具备手术指征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预防措施,对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增生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PSS+QOL)、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测定。结果 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min,下地时间18~48 h,拔尿管时间32~96 h,住院时间5~15 d,无膀胱穿孔、破裂、尿道损伤及术中、术后输血。2例患者术后2 d出现肺栓塞,1例术后3 d心肌梗死复发,均及时发现并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1例附睾炎,抗感染治疗后治愈;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管初次拔除后排尿困难,再次留置尿管1周后拔管排尿通畅;7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尿失禁,嘱练习缩肛动作,每天3组,每次20次,2周~1个月后控尿能力改善。前期26例患者术后2例出现肺栓塞,后续52例患者术前常规预防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术前2 h皮下注射2 500 IU,术后连续注射2 d,下地活动后停...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新一代的技术革命,正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效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重要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与计算机有关,医学也不例外。在医学中有很多领域有待开发,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和多因素的影响,对生命科学的定量化和系统化更需要运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建立疾病预测系统是当前我国控制疾病的主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MRS定量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代谢变化,观察癌组织与非癌区外周带的代谢差别.方法 21例内分泌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患者与19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行MRS检查.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两侧,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三部分,共六分区.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将这六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在MRS代谢图上测量前列腺癌区和非癌区外周带内分泌治疗后的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e)和枸橼酸盐(citrate,Cit)的代谢水平.结果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的Cho、Cre和Cit均下降,Cit下降较明显(P<0.01).内分泌治疗组非癌区(Cho Cre)/Cit的比值高于未治疗组(分别为0.82±0.12和0.5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分泌治疗组有Cho,Cre和Cit代谢的癌区(Cho Cre)/Cit的比值与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62±0.31和2.26±0.73,P>0.05).结论 MRS可以定量分析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代谢变化,前列腺内分泌治疗后癌区与非癌区外周带的代谢改变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MRS特征与血清PSA浓度及PSAD的相关性.方法 18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在中央区设定兴趣区后利用3D MRS测定各兴趣区(Cho Cre)/Cit的比值,计算出每位患者中央区(Cho Cre)/Cit比值的平均值,与其血清PSA浓度及PS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o Cre)/Cit比值和血清PSA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0.140),无统计学意义(P=0.581>0.05),与PSAD也呈负相关关系(r=-0.494),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结论 (Cho Cre)/Cit比值较低的BPH患者往往伴有较高的PSAD,通过两者结合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9岁,半个月前剧烈运动后出现肉眼血尿,呈酱油色,为无痛性全程血尿,伴尿频,间隔2~3 h.于2010年7月6口就诊于我院泌尿科.腹部CT平扫检查:膀胱后直肠间隙囊肿(图1),大小4.2 cm×5.5 cm×5.9 cm(前后×左右×上下),考虑来源于精囊腺可能大;左肾缺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MR I征象。方法1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在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肿瘤复发前后都进行了MR I检查。对2次MR I图像中前列腺T2信号、体积变化、对周围组织侵犯、扫描范围内的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复发前对比,前列腺体积增大的有7例,体积未见明显变化的有3例。复发后新出现的周围组织侵犯包括精囊腺(3例)、膀胱(2例)、直肠(1例)、盆底肌(1例)。复发后扫描范围内(骨盆至髂血管分叉水平)原有骨转移病灶进展的有3例,新出现转移灶的有4例。新出现髂血管旁肿大淋巴结的有4例,腹股沟肿大淋巴结的有2例。结论MR I检查能提供有助于诊断内分泌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多方面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