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在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的分布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CM-Dil荧光染料示踪BMSC的体内分布情况,并辅以PCR检测Y染色体的方法进一步鉴定;体外实验采用MTT法、ELISA和FACS等方法检测BMSC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BMSC可进入并较长期(30天)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体外,BALB/C小鼠的BMSC对由ConA诱导的BALB/C和C57BL/6(B6)和BXSB小鼠的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前两种小鼠由12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分泌k方面表现为促进作用,对BXSB小鼠由I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k分泌有抑制作用。BALB/C小鼠的BMSC对BALB/C和B6小鼠由ConA诱导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影响,却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两种品系小鼠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但对于BXSB小鼠却不同,BALB/C的BMSC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BXSB小鼠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结论:异基因BMSC不但可进入受体的免疫器官,且可较长期(30天)存在;另外,BMSC对同基因正常、异基因正常和异基因自身免疫病的个体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纤维胆道镜能直视胆道内部 ,提供病理活检 ,可以术前术中难以明确的肝胆疾病提供诊断依据 ,有助于术式的正确选择。经纤维胆道镜术中术后取石 ,可简化胆道手术 ,减少手术创伤 ,大大降低胆道术后残石率 ,为胆道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院自 1996~ 2 0 0 0年应用纤维胆道镜 57例 ,其中术中纤维胆道镜4 2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1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 82岁 ,平均 4 3岁。术中纤维胆道镜 4 2例中 ,胆总管结石16例 ,肝内胆管结石 8例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11例 ,胆总管下段肿瘤…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探讨β-联蛋白(β-catenin)序列特异的小发夹RNA(shRNA)干扰其表达后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含编码β-联蛋白特异的shRNA的质粒转入K562细胞,经G418筛选提高细胞阳性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扰后β-联蛋白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绘制生长曲线、MTT测定及集落培养等方法观察干扰后细胞生长能力的差别。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72小时干扰质粒可有效降低K562细胞β-联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p〈0.05),但短期培养对蛋白水平的表达未发现明显影响。经G418长期筛选后,对照组可见细胞阳性率逐渐提高,并可筛选到几近100%阳性的细胞克隆,而干扰组细胞则逐渐死亡。在G418存在下,干扰组与对照组K562细胞短期增殖曲线及MTT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但集落培养发现,干扰组细胞无论集落形成率(P〈0.001)还是形成的集落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干扰质粒可影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论:β-联蛋白特异的shRNA干扰可以有效降低K562细胞中β-catenin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K562细胞的生长依赖于β-联蛋白的存在,针对β-联蛋白的RNAi治疗或其它靶向治疗可能对CML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检测β-catenin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中的表达情况,并与bcr/abl的表达变化相比较,为进一步探讨β-catenin在CML急性变中的意义提供依据。首先分离CML各期患者及正常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部分标本bcr/abl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CML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β-catenin在CML急性变期BMMNC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p<0.001)、加速期(p=0.016)及正常人(p=0.004),而在后三者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急性变期bcr/abl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期(p=0.001)。β-catenin的表达量与bcr/abl表达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r=0.620,p<0.001)。结论:CML急性变期β-catenin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与bcr/abl的表达量有相关性。β-catenin的表达增高可能与CML急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相对少见。现就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卵泡膜细胞瘤的26例超声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年龄15~76岁,平均52岁。绝经14例,绝经时间2~24年。有临床症状者16例,表现为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配合通痹止痛汤薰洗治疗骨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病位在膝关节的骨痹病例,辨证分型后按奇偶数分为2组,每组64例,2组均辨证施治,服用相应中成药治疗组配合应用通痹止痛汤薰洗,观察2组疗效及镇痛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镇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论治配合通痹止痛汤薰洗治疗骨痹具有显著的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情胜情法治疗男性不育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不育每因情志不遂,心理因素所致者,临症时治宜以情胜情疗法,利用其七情所属,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治之,可获奇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多节段椎板间微开窗加同种异体骨板覆盖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节段椎板间微开窗加同种异体骨板覆盖融合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37例。其中3个节段狭窄(L3~4、L4~5、L5~S1)6例,2个节段(L4~5、L5~S1)23例,1个节段8例(L4~5节段5例、L5~S1节段3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5(2.0~3.0)h,术中出血500~1 200 ml,术后卧床10~12周,平均随访38个月。按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定标准15分法进行评分,优良率96.80%。【结论】该术式既能解除椎管、神经根管狭窄所致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同时保持了腰椎后柱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植骨覆盖融合有效地预防了硬膜及神经根粘连,是一种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大量获取骨髓细胞存在困难,并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年龄的增加出现数量及分化潜能下降,因此需要寻找其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目的: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进一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9/2008-03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17份脐带标本取自健康足月新生儿,由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提供.方法:脐带采集后在6 h内分别用植块法、胶原酶消化法、胶原酶与胰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于培养第14天计数集落数,超过50个细胞计为集落.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胰蛋白酶-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消化,以(2.5~5.0)×103/cm2密度传代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不同培养方法所获贴璧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产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特异性染色方法鉴定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植块法培养6~10 d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植块边缘爬出,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散在分布或形成小克隆,原代可获得(5.2±1.7)×105个贴壁细胞/0.5 cm脐带组织,至少可稳定传15代,平均每代扩增6.2倍,在原代细胞克隆数、细胞产率、传代时间及扩增倍数上与胶原酶消化法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胶原酶与胰酶联合消化法接种后未见明显贴擘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5 h,72.09%细胞处于G0/G1期,不表达造血细胞及内皮细胞标记,高表达整合素和黏附分子CD44,CD90,CD95以及CD73,CD105,在特定诱导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结论:应用植块法可以从人脐带组织中简便高效地分离出一群具有高增殖活性及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免疫表型类似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于大量获取骨髓细胞存在困难,并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年龄的增加出现数量及分化潜能下降,因此需要寻找其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 目的: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条件,进一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9/2008-03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17份脐带标本取自健康足月新生儿,由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提供。 方法:脐带采集后在6 h内分别用植块法、胶原酶消化法、胶原酶与胰酶联合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于培养第14天计数集落数,超过50个细胞计为集落。当细胞达70%~80%融合时,胰蛋白酶-乙二胺四乙酸混合消化,以(2.5~5.0)×103/cm2密度传代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不同培养方法所获贴壁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细胞产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特异性染色方法鉴定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结果:植块法培养6~10 d可见成纤维样细胞从植块边缘爬出,形态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散在分布或形成小克隆,原代可获得(5.2±1.7)×105个贴壁细胞/0.5 cm脐带组织,至少可稳定传15代,平均每代扩增6.2倍,在原代细胞克隆数、细胞产率、传代时间及扩增倍数上与胶原酶消化法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 0.05);而胶原酶与胰酶联合消化法接种后未见明显贴壁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5 h,72.09%细胞处于G0/G1期,不表达造血细胞及内皮细胞标记,高表达整合素和黏附分子CD44,CD90,CD95以及CD73,CD105,在特定诱导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成骨及成脂肪细胞方向分化。 结论:应用植块法可以从人脐带组织中简便高效地分离出一群具有高增殖活性及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其免疫表型类似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