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锡初  褚天 《广东医学》2002,23(Z1):89-9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CHD)患者开胸手术血流动力学和单侧肺通气(OLV)心肌氧平衡的影响.方法 26例合并CHD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全麻(n=12),Ⅱ组应用罗哌卡因TEA复合全麻(n=14).结果双肺通气(DLV)期间Ⅰ组SBP无显著升高,但HR及RPP显著升高(P<0.05),17%患者心肌缺血加重;Ⅱ组SBP及HR稍有下降,但RPP显著降低(P<0.05),无一例患者心肌缺血加重,57%患者心肌缺血得到改善.OLV期间Ⅰ组SBP也无显著升高,但HR及RPP显著升高(P<0.05),58%患者心肌缺血加重;Ⅱ组SBP及HR及RPP均无显著升高,仅7%患者心肌缺血加重,21%患者心肌缺血得到改善.结论罗哌卡因TEA能使CHD患者开胸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从而改善OLV期间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连续和间断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对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PEPH)的临床效应。【方法】 36例腰段硬膜外穿刺时穿破硬脊膜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 (ASA)Ⅰ~Ⅱ级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例。Ⅰ组改用静吸复合全麻 ;Ⅱ、Ⅲ组分别改上或下一椎间隙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麻醉。术后Ⅰ组静脉输液每天 2 0 0 0~ 2 5 0 0mL ,其中生理盐 10 0 0mL ;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 ,间断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 (I IENS) ,首量 10mL ,每 12h追加 10mL ;Ⅲ组在Ⅰ组的基础上 ,连续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 (CIENS) ,首量 10mL ,再以 2mL·h- 1 连续注射。术后应用生理盐水预防性治疗和去枕平卧 3d ;观察术后头痛的发生及头痛的程度。【结果】Ⅰ组术后头痛发生率为 6 6 7% ,其中轻度头痛 5例 ,中度头痛 3例 ,重度头痛 2例 ;Ⅱ组术后头痛发生率为 33 3 % ,其中轻度头痛 3例 ,中度头痛 1例 ;Ⅲ组术后头痛发生率为 16 7% ,仅 2例出现轻度头痛。【结论】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能有效地预防PEPH ,效果CIENS更优于IIEN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CHD)患者开胸手术血流动力学和单侧肺通气(OLV)心肌氧平衡的影响。方法26例合并CHD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全麻(n=12),Ⅱ组应用罗哌卡因TEA复合全麻(n=14)。结果 双肺通气(DLV)期间Ⅰ组SBP无显著升高,但HR及RPP显著升高(P<0.05),17%患者心肌缺血加重;Ⅱ组SBP及HR稍有下降,但RPP显著降低(P<0.05),无一例患者心肌缺血加重,57%患者心肌缺血得到改善。OLV期间Ⅰ组SBP也无显著升高,但HR及RPP显著升高(P<0.05),58%患者心肌缺血加重;Ⅱ组SBP及HR及RPP均无显著升高,仅7%患者心肌缺血加重,21%患者心肌缺血得到改善。结论 罗哌卡因TEA能使CHD患者开胸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从而改善OLV期间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镇痛(TEA)减轻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高血压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 48例PDA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2)和试验组(TEA组,n=26)。C组术中应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疼痛时间断肌肉注射哌替啶;TEA组术中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硬膜外镇痛。结果 C组PDA结扎后血压显著升高(P<0.05),18例需用血管扩张剂治疗;TEA组术后血压升高不明显(P>0.05),仅2例需用血管扩张剂治疗,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镇痛能有效地控制PDA术后的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输注对静吸复合全麻的影响。方法:上腹部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全麻 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Ⅱ组)、全麻 0.2%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组(Ⅲ组),每组各20例。3组全麻方法相同,Ⅱ组、Ⅲ组全麻前先行硬膜外麻醉,Ⅱ组以2%利多卡因为局麻药物硬膜外麻醉;Ⅲ组以0.2%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即先给予硬膜外麻醉负荷剂量,然后接硬膜外恒速持续输注泵,再行全麻。观察3组患者在诱导时、插管时、术中探查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各组芬太尼、异氟醚用量和拔管时间。结果:血流动力学改变Ⅲ组明显比Ⅱ组、Ⅰ组稳定,在诱导和探查前由于加深麻醉可见Ⅱ组血压明显降低(P<0.05),而在插管和探查时Ⅰ组SBP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则变化平稳。Ⅱ,Ⅲ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Ⅰ组,清醒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Ⅰ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0.2%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很好地抑制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循环稳定,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静脉全麻下放置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价值 ,探讨相关优点。方法 对 6 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全麻下放置食管支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管癌性狭窄在全麻下放置食管支架术中术后发生轻微至一般疼痛 37例 ,出血 1例 ,呕吐 2 5例 ,全部病例无支架移位。结论 在静脉全麻下作食管癌性狭窄支架放置术能更安全 ,最大程度地消除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及恐惧感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改进。  相似文献   
7.
氟哌啶和恩丹西酮联合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天  黄雁  李锡初 《广东医学》2004,25(2):210-211
目的 观察联合氟哌啶、恩丹西酮用于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6 0例 ,随机分为A ,B ,C 3组 ,每组 2 0例。麻醉方法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给予A组 :氟哌啶 1 2 5mg ;B组 :恩丹西酮 4mg;C组 :氟哌啶 1 2 5mg +恩丹西酮 4mg。拔除气管导管后每 30min作恶心呕吐评估 ,记录术后 1 2h和 2 4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治疗过程。结果 术后最初 2hA组和C组患者感觉良好程度明显好于B组。在 0~ 1 2h内A组和B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 (P <0 0 5 ) ;在 1 2~ 2 4h内 3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4h内 3组间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后恶心呕吐为多受体激活所致 ,联合氟哌啶和恩丹西酮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在术后最初 1 2h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术后 1 2~ 2 4h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体外循环 (ECC)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 (tranexamicacid,TA) ,可减少术后失血[1 ] ,但在使用剂量上差异很大。我们通过术中使用不同剂量的 TA,观察患者术后的失血情况 ,探讨其最佳的使用剂量。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和分组 采用随机双盲法选取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 30例 ,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A组 :术中应用 TA5 0 m g/kg,加入 10 %葡萄糖液 10 0 ml中 ,在切皮前 2 0分钟经静脉滴注完毕 ;B组 :术中应用 2 5 mg/kg,方法同 A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快速诱导喉镜显露和气管插管,常导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及心律紊乱等心血管应激反应。对于心脏病患者,势必加重心功能的损害,甚至诱发急性肺水肿。为了探讨减轻心脏手术病人在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方法,笔者在快速麻醉诱导前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并通过测定血流动力学的一些简单反应,以观察芬太尼对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数全麻药抑制人体对高碳酸及低氧的通气反应,直至最近才研究局麻药对通气控制的影响,并报告输注利多卡因显著增加人体对CO_2的通气反应。本研究旨在了解输注利多卡因血内达到治疗浓度时对低氧的通气驱动影响。方法:7例不吸烟的健康男性志愿者,以同等PaCO_2(isocapnic)再呼吸法预测对低氧的通气反应对照值。以含O_221%的N_2预充再呼吸回路,并使试验者潮气末的PCO_2约为42mmHg。以红外CO_2分析仪及热燃细胞O_2分析仪(heated—fuelcell O_2analyzer)连续测定潮气末CO_2。及O_2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