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新生内膜增生(NIH)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E)或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的4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支架NIH状况及影响因素。两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根据血管造影图像,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后即刻、术后随访复查时支架段最狭窄处、颈内动脉岩段直径,并计算每幅图像比率(T值,支架段直径/岩段颈内动脉直径)。 结果 T值变化呈由大至小再由小变大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10~15个月(中位12.5个月)T值已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长径是患者中期NIH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中期NIH发生的预测因子(OR=0.903,95%CI=0.828~0.984,P=0.020),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出现NIH的可能性越小。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NIH变化是一逐渐加重、逐渐减轻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时支架段血管直径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年龄、动脉瘤大小是患者中期NIH影响因素,年龄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稀释浓度对比剂的高分辨率C形臂CT在Pipeline Flex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ipeline Flex植入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接受高分辨率C形臂CT检查时对比剂稀释比例为10%患者12例(A组),稀释比例为15%患者13例(B组)。3名神经介入专家对两组患者影像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关系、支架贴壁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予定性评分,再采用ImageJ软件客观记录载瘤动脉灰度值和背景灰度值,以比值代表支架与载瘤动脉腔对比度并予定量分析。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25枚Pipeline Flex。影像质量定性评分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B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位置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贴壁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6±2.5)个月,复查显示O’KellyMarotta(OKM)分级A级0例,B级1例(4%),C级5例(20%),D级19例(76%),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6%;均未出现支架移位、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ImageJ软件在主观定性评分基础上进行客观定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因有骨组织重叠,对比剂稀释程度为15%左右较好,而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使用10%稀释比例,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4.
C臂CT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术中影像即时采集,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仍为DSA,C臂CT可提供更多信息辅助动脉瘤诊断。术中即刻获取影像可为支架置放提供参考,较为清晰地显示支架、动脉瘤、弹簧圈等相对位置,这在术后随访中也有相当大的价值。现就C臂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和随访复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约有40%的PH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TIPS)是在肝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道,降低门静脉压力来达到治疗一系列PH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腔积液等)的目的[3,4]。选择合适的肝静脉、建立角度最佳的分流道为TIPS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6.
静音MRA(silent MRA)是对DSA、CTA、传统MRA等常规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方式的优化和补充。凭借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和零回波时间(ZTE)放射采集技术的独特优势,silent MRA实现了无创、低磁化率伪影、低采集噪音及高诊断性能血管造影,为临床随访提供了更多选择。该文介绍silent MRA成像技术及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对其中18例以影像融合技术引导穿刺门静脉(融合组),融合术前门静脉增强CT图像和术中腹部Xper-CT图像后,重建3D门静脉图像作为3D路径图,以之引导穿刺;对23例于常规DSA引导下进行穿刺(常规组)。对比组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测量并比较融合3D路径图与直接门静脉造影图像中的门静脉主干纵向和横向误差。结果 2组均经由肝静脉成功穿刺门静脉左支并成功施行TIPS,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融合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均0.01)。3D路径图与直接门静脉造影图像之间的门静脉纵向误差为0~9 mm(中位误差2.35 mm),横向误差0~9 mm(中位误差1.50 mm)。融合组18例中,10例(10/18,55.56%)门静脉纵向误差小,5例(5/18,27.78%)纵向误差一般,3例(3/18,16.67%)纵向误差较大;13例(13/18,72.22%)门静脉横向误差小,4例(4/18,22.22%)横向误差一般,1例(1/18,5.56%)横向误差较大。结论影像融合技术引导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9例使用Pipeline Flex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动脉瘤闭塞率、覆盖分支通畅性、支架内膜增生情况及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为93%(26/28);覆盖分支通...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的壁内血肿高分辨率MRI(HR-MRI)信号对椎-基底动脉夹层(VBAD)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21例VBAD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HR-MRI检查,根据3D-快速自旋回波(FSE)-T1加权成像(WI)上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预后,计算各组患者好转率、稳定率和加重率,分析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21例患者血管内治疗均获成功。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15.9个月,无失访。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好转率、加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高信号组与等-低信号组加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BAD动脉瘤壁内血肿高信号组和等-高信号组患者预后较优于等-低信号组患者,术前壁内血肿不同信号可预测血管内治疗术后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