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目的介绍"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及命名,并探讨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术后高复发率与膝关节周围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影像学观察、测量:收集我院影像中心数据库200例患者的CT扫描三维重建资料,观察"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股骨髌股关节面上孔"的普遍性,并进行影像学定位、测量。解剖及组织学观察:通过15例车祸或肿瘤截肢新鲜标本及60例尸体解剖,实物证明其存在,并对"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具体位置、孔道周围结构、孔道近端覆盖情况、孔道内容物、孔口、孔壁及孔底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切取瘤段解剖、组织及病理学观察:通过对股骨远端及胫骨恶性肿瘤切取瘤段的研究,包括原发以及骨转移瘤通过此通路向骨内传播转移,通过解剖与组织学以及影像学分析,观察孔道结构与肿瘤的关系;判断肿瘤通过孔道隐匿及双向传播情况;肿瘤复发与孔道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病变孔口滑膜分析,尤其影像疑似滑膜受累及的病例,观察滑膜是否肿瘤浸润。结果"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人体固有的生理存在,200例均观察到该结构,其生理功能为膝中动脉分支进入股骨髁间窝及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血管孔;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孔口与关节腔之间由滑膜组织间隔,并且其由滑膜组织、半月板及交叉韧带与关节腔形成立体间隔。膝关节侵袭性肿瘤侵犯到孔道结构后,并非即刻突入关节腔,而在孔道中隐匿,以其特定的生物学行为对滑膜进行侵犯,滑膜病变顺序:反应性水肿、增厚,退变、钙化、玻璃样变(部分病例观察到浸润),滑膜破裂,肿瘤侵犯关节腔。往往在滑膜破裂之前,临床上已观察到肿瘤或观察到肿瘤复发。肿瘤有沿膝中动脉传播至腘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淋巴管的趋势,影像表现为腘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色结、其他部位肿瘤也可经此孔道侵入或转移至骨内。结论"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膝中动脉分支的滋养孔,是人体固有结构,这组特定的孔道结构是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很重要的传播、隐匿途径及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Bcl2相关蛋白A1(Bfl-1) 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株、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观测阻断Bfl-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探讨Bfl-1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cDNA探针原位杂交(ISH)等技术检测Bfl-1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细胞株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Bf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利用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前列腺癌细胞株,RT-PCR检测Bfl-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RT-PCR、Q-PCR结果显示Bfl-1 mRNA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DU145中高表达,在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分期高的前列腺癌病例的Bfl-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分期低的病例(P<0.05);Bfl-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PC-3和DU145细胞后,Bfl-1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细胞脱落、碎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块.结论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与Bfl 1过表达有关;干预Bfl-1表达可能成为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活体骨内血管显像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补充相关骨科疾患诊治依据。方法:通过改进显影剂来增加局部浓度实现显影,以Lijianmin-Chengkun(LC)复合通路研究为基础,利用磁性微球理论,使用外壳为氨基(携负电荷)的Fe 3O 4磁性微球,吸附聚集离子型显影剂泛影葡胺(泛影酸根携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中轴骨外脊索瘤1例。患者女, 41岁, 左手肿痛不适就诊。X线平片左手第2掌骨基底部骨密度欠均匀。CT平扫见左手第2掌骨基底部掌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 邻近骨质受侵蚀, 内见斑片状骨质硬化。MRI见左手第2掌骨基底部软组织肿块并骨质改变, T1WI呈等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增强后呈持续性延迟强化。PET-CT检查, 病灶FDG代谢增高。病理结果为中轴骨外脊索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5例膀胱和输尿管NA,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3例NA位于膀胱,2例位于输尿管。眼观NA呈乳头状或息肉状,镜下见病变主要由增生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状、囊状和乳头状结构组成;增生上皮为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部分呈"鞋钉"样;间质慢性炎。免疫组化染色示增生上皮细胞呈PAX2、CK7、EMA、AMACR/P504S(+),p63、CD10、CD31、PSA(-),Ki-67增殖指数<2%。结论 NA是较少见的瘤样病变,可误诊为其他肿瘤(甚至腺癌)。熟悉其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