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第3代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Evans 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15例).[结果]本组31例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 ~36个月,平均17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一期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7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10%.[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Gamma3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少及术后患者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血清胆红素与急性脑卒中的关系,我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正常人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0年1月~12月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脑出血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0岁;脑血栓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4岁,两组均排除肝胆疾病。对照组30例,为门诊健康查体者,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的发现及命名,并探讨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术后高复发率与膝关节周围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影像学观察、测量:收集我院影像中心数据库200例患者的CT扫描三维重建资料,观察"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股骨髌股关节面上孔"的普遍性,并进行影像学定位、测量。解剖及组织学观察:通过15例车祸或肿瘤截肢新鲜标本及60例尸体解剖,实物证明其存在,并对"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具体位置、孔道周围结构、孔道近端覆盖情况、孔道内容物、孔口、孔壁及孔底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切取瘤段解剖、组织及病理学观察:通过对股骨远端及胫骨恶性肿瘤切取瘤段的研究,包括原发以及骨转移瘤通过此通路向骨内传播转移,通过解剖与组织学以及影像学分析,观察孔道结构与肿瘤的关系;判断肿瘤通过孔道隐匿及双向传播情况;肿瘤复发与孔道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病变孔口滑膜分析,尤其影像疑似滑膜受累及的病例,观察滑膜是否肿瘤浸润。结果"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人体固有的生理存在,200例均观察到该结构,其生理功能为膝中动脉分支进入股骨髁间窝及胫骨髁间隆突(孔)的血管孔;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孔口与关节腔之间由滑膜组织间隔,并且其由滑膜组织、半月板及交叉韧带与关节腔形成立体间隔。膝关节侵袭性肿瘤侵犯到孔道结构后,并非即刻突入关节腔,而在孔道中隐匿,以其特定的生物学行为对滑膜进行侵犯,滑膜病变顺序:反应性水肿、增厚,退变、钙化、玻璃样变(部分病例观察到浸润),滑膜破裂,肿瘤侵犯关节腔。往往在滑膜破裂之前,临床上已观察到肿瘤或观察到肿瘤复发。肿瘤有沿膝中动脉传播至腘血管及周围软组织、淋巴管的趋势,影像表现为腘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色结、其他部位肿瘤也可经此孔道侵入或转移至骨内。结论"股骨髁间孔"、"胫骨髁间隆突孔"是膝中动脉分支的滋养孔,是人体固有结构,这组特定的孔道结构是膝关节周围侵袭性肿瘤很重要的传播、隐匿途径及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钢板内固定组43侧,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19侧,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术后测量Bohler角,按Marry Land评分系统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钢板内固定组优34侧,良6侧,可3侧,优良率93%;外固定架组优14侧,良5侧,优良率100%。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钢板内固定组术后2例出现切口拐角处感染不愈合,1例深部感染。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均取得满意的疗效,但外固定架治疗跟骨骨折简单易行,降低了手术切口不愈合及神经肌腱损伤的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及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并且避免骨骺二次损伤。方法:对16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12例桡骨颈骨折进行常用骨折分型,确定需要行手术治疗患儿,采取通常手术入路,均进行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棒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2~2.5年,两类病例结果均在术后4~6周骨性愈合。未发现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延迟愈合、肘外翻畸形、骨坏死、桡骨小头形态异常、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骨折愈合好,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可吸收棒固定,可以避免钉道感染,避免二次手术取出,且可吸收棒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对组织无刺激及毒副作用,有效支撑时间8~10个月,3~5年在体内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及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并且避免骨骺二次损伤。方法:对16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12例桡骨颈骨折进行常用骨折分型,确定需要行手术治疗患儿,采取通常手术入路,均进行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棒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2~2.5年,两类病例结果均在术后4~6周骨性愈合。未发现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延迟愈合、肘外翻畸形、骨坏死、桡骨小头形态异常、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骨折愈合好,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可吸收棒固定,可以避免钉道感染,避免二次手术取出,且可吸收棒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对组织无刺激及毒副作用,有效支撑时间8~10个月,3~5年在体内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7.
口服开搏通致药物性皮炎1例翟振道,李玉椿(山东省昌邑县人民医院,青岛市骨伤医院)关键词药物性皮炎;开搏通病人,男,46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入院。入院后给予吸氧,心痛定10mg,每日3次;氨茶碱0.5mg静滴,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