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肾毒性及影响肾毒性发生的各种因素。方法 选择 2 2例因肺部感染或肾盂肾炎并且其致病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而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老年患者 ,观察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万古霉素的用量根据血清肌酐清除率相应调整 ,按照 APACHE评分法研究影响万古霉素肾毒性的各种因素。结果 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不是影响其肾毒性的唯一指标 ,而 APACHE评分有助于预测万古霉素的肾毒性。高龄老年人是万古霉素肾毒性的高危人群。结论 万古霉素对于多数老年患者是安全的。但是对于 APACHE评分大于 40的危重高龄老年患者 ,其肾毒性严重 ,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00mg左氧氟沙星静滴液在我国中年健康人群中的药动学特点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10例中年健康志愿者接受单次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后,固定时间采取血样及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及尿中的左氧氟沙星浓度.血样以高氯酸沉淀法进行预处理.结果: 药动学符合静脉给药二室开放模型,Cmax为(9.03±1.92)mg·L-1,t1/2β为(7.99±1.69)h,Vd为(1.24±0.31)L·kg-1,CL/F为(11.64±2.51)L·h-1,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为(44.79±9.05)mg·h·L-1.24h左氧氟沙星尿中的排泄率为(76.78± 9.07)%.10例志愿者均顺利完成实验,仅1例出现失眠.结论:左氧氟沙星单次500mg静脉滴注主要药动学参数与国外报道相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应可作为严重或敏感性降低细菌感染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0例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20例加服通心络胶囊,2组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清CRP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深临床医师对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反应(food-depende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 FDEIAn)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8月10日北京医院1例FDEIAn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国内46例FDEIAn患者文献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无明确的食物过敏史患者46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20例。FDEIAn患者从发病到确诊中位病程为12个月,临床表现涉及皮肤、呼吸、消化道、心血管、神经等多系统。本组患者中,反复发作患者39例(83%),其中曾至少发生过1次过敏性休克患者37例(78.7%),部分患者曾多次反复发作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以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结论:目前临床医师对FDEIAn识别不足,正确认识该疾病,准确识别该疾病,并做出预警,对临床医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清洁手术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骨科和胸外科清洁手术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组32例)与未发生(对照组70例)患者在性别、年龄、肺部基础疾病、糖尿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应用抑酸剂、术前肺功能/血气、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后口腔护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感染组与对照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感染组46.9%(15/32),对照组15.6% (11/70),x2=11.227,P =0.007]、手术时间≥180 min[感染组62.5% (20/32),对照组31.4% (22/70),x2 =8.753,P=0.003]、术后未进行口腔护理[感染组71.9%(23/32),对照组40.6%(28/70),x2 =8.925,P=0.01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糖尿病、术前肺功能/血气的影响后,肺部基础疾病[感染组46.9%(15/32),对照组15.6% (11/70),比值比(OR)=11.953,95%置信区间(CI):8.132 ~ 18.287)、手术时间(≥180 min)[感染组62.5% (20/32),对照组31.4% (22/70);OR=3.152,95%CI:1.014 ~7.258]、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感染组81.2% (26/32),对照组59.4%(42/70);OR =9.738,95%CI:3.401 ~ 14.176]、术后未做口腔护理[感染组71.9%(23/32),对照组40.6%(28/70);OR=7.838,95% CI:2.974 ~ 16.118)]是清洁手术术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及时评估患者肺部基础疾病状态、时间超过3h的大手术在术中追加抗菌药物、术后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清洁手术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甲型 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12月中国426家医院确诊的重症甲型 H1N1流感住院患者中≥65岁的217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病例定义为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并符合甲型 H1N1流感重症诊断标准。基于各变量有完整记录的病例数来计算各变量数据百分比。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72.9±6.2)岁。82.0%的患者合并1种或以上基础疾病。患者发病到首次就诊的中位时间是24 h,到实验室确诊中位时间是102 h。发热(87.6%)和咳嗽(91.7%)是突出的临床表现,91.6%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存在肺炎,56.4%的患者氧合指数≤300。入组患者中,死亡34例(15.7%),其中15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患者与存活者相比,在合并重要基础疾病、入院时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氧合指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甲型 H1N1流感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出现呼吸、心率增快、肝功能异常、血小板下降等情况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正>1发布新指南的背景近2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干预和支持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恶性肿瘤、血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外推荐的SARS治疗方案中都提到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卫生部提出的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是:①有严重中毒症状,高热3 d不退;②48 h内肺部阴影进展超过50%;③有急性肺损伤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推荐剂量:一般成人剂量相当于甲泼尼龙80~320 mg·d-1。有学者总结他们  相似文献   
9.
胆道疾病是老年外科的常见病,我院1982年5月~1987年10月,收治胆道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41例,年龄60~82岁,结合老年人临床特点及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以及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19例,女性22例,60~69岁22例,70~79岁12例,80岁以上7例。2.临床表现和分类:有胆道感染反复发作史者16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3例;胆囊结石9例;胆道肿瘤3例。病史数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常用真菌抗原检测方法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甘露聚糖、隐球菌荚膜抗原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卫生部北京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5例IFI确诊患者(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接合菌和肺孢子菌感染患者)、27例确诊细菌感染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测定上述真菌的抗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临界值,评价各种抗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89.4(25.8,336.9)ng/L,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的8.1(5.0,34.9)ng/L(U=120.5,P<0.001)和健康对照组的3.8(3.8,26.0)ng/L(U=76.5,P<0.001).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为0.758~0.958),最佳诊断临界值为71. 7 ng/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0%(13/20)、92.3%(48/52)、76.5%(13/17)及87.2%(48/55).IFI组中念珠菌感染患者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3(0.44,1.22)μg/L,明显高于非念珠菌感染患者的0.21(0.14,0.27)μg/L(U=19,P<0.05)、细菌感染组的0.26(0.22,0.32)μg/L(U=36.5,P<0.001)和健康对照组的0.25(0.22,0.30)μg/L(U=29.5,P<0.001),诊断念珠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为0.757~1.031),最佳诊断界值为0.41μg/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90.4%(47/52)、66.7%(10/15)及96.0%(47/49).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诊断曲霉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1/4)、96.1%(50/52)、33.3%(1/3)及92.6%(50/54).隐球菌荚膜抗原诊断隐球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多种抗原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真菌感染的确诊率.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血清甘露聚糖及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法可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IFI的诊断提供帮助,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曲霉感染的诊断价值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