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搬运联合锁定钢板(bone transport with a locking plate,BTLP)与Ilizarov支架或Orthofix支架行传统骨搬运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9月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采用BTLP(BTLP组,n=20)、Ilizarov支架(Ilizarov组,n=23)、Orthofix支架(Orthofix组,n=17)进行骨搬运治疗。3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胫骨骨折分型、骨缺损长度以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截骨延长术手术时间、骨搬运支架带架时间、外固定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重建完成(拆除支架)后,采用Ilizarov方法应用研究学会(ASAMI)评价标准评定骨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45个月,平均20.4个月。BTLP组截骨延长术手术时间短于Ilizarov组,骨搬运支架带架时间及外固定指数均低于Ilizarov组和Orthofi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izarov组骨折愈合22例、延迟愈合1例,Orthofix组分别为16、1例,BTLP组分别为18、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4)。骨重建完成后根据ASAMI评价标准,BTLP组骨愈合评价优于Orthofix组,功能评价优于Ilizar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LTP组4例(20%)、Ilizarov组18例(78%)、Orthofix组12例(70%)发生并发症,BTLP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lizarov组和Orthofix组(P<0.05)。结论 BTLP治疗胫骨骨缺损安全、有效,并且在截骨延长术手术时间、外固定指数、患肢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骨搬运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吴俊学  李毓灵  陈果 《西部医学》2019,31(8):1237-1241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与Masquelet技术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3例股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Ilizarov组(n=34)与Masquelet组(n=29)。比较两组手术次数、治疗费用、生命质量评分、并发症、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手术总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Ilizarov组治疗缺损手术次数更多(P<0.05),而Masquelet组患者治疗感染手术次数更多(P<0.05);Masquelet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Ilizarov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提高,且Masquelet组提高幅度大于Ilizarov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Masquelet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Ilizarov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总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Ilizarov组治疗效果评级为优的患者明显多于Masquelet组(P<0.05)。 结论 Ilizarov技术可修复、重建较长骨段缺损,感染、复发率低,愈合时间短,但操作难度大,治疗费用高,对患者日常活动影响大;Masquelet技术适用于骨缺损长度较短且自体供骨量充足患者,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但对软组织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临床术式,帮助患者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两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imer)值差异,从而明确RA是否增加TKA术后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风险.方法: 对行初次TKA术的12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RA患者42例,OA患者84例.所有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0 mg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术前检测D-dimer,并于术后第1、3、5、7天行TEG及D-dimer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高凝患者比例及D-dimer值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 OA患者术后第3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较第1天降低,第3~7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RA患者术后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RA患者术前D-dimer值高于O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术后两组患者D-dimer值均先升高而后下降,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RA与OA患者TKA术后高凝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TKA术后DVT发生率在两者中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PS)不同给药时机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THA患者60例,将其分为3组:A组术前3d开始静脉注射PS(40 mg/d),直至术前当天;B组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PS 40 mg;C组术前3d开始与A组相同时间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6、24、48、72 h静息疼痛;记录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PCIA)的使用时间和总剂量;观察患者术后首次独立下地时间.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6、24 h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B组(P<0.05).A、B、C组PCIA的使用时间分别为(25.05±10.32)、(36.75±13.91)、(50.40±15.17)h,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A中有效镇痛药物舒芬太尼总使用剂量A、B、C组分别为(29.25±4.58)、(34.50±5.09)、(62.65±10.52)μg,A、B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C组(P<0.05).A、B、C组首次独立下地时间分别为(2.75±0.81)、(3.05±1.08)、(4.10±0.92)d,A、B组相比C组下地时间更早(P<0.05).结论 术前3d连续使用PS则可提高THA患者镇痛效果,有利于功能康复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β-蜕皮甾酮:又称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甾酮,分子式C27H44O7,为黄棕色至白色粉末,味苦;主要存在于昆虫、蚕、露水草、牛膝、川牛膝等动植物体内,具有调节血糖血脂、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抗疲劳、促进细胞生长和刺激真皮细胞分裂等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疗以及养殖业等领域。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是从脊椎动物骨骼基质中分离提纯的蛋白质,具有内肽酶活性、表皮生长因子模体,同源二聚体之间以二硫键相连,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能诱导骨与软骨形成。骨桥蛋白:存在于矿化和活性沉积区,是一种含有Arg-Gly-Asp(RGD)结构的酸性糖蛋白,它与诱导成骨细胞成熟表型表达和矿化骨基质形成的活性蛋白密切相关。在成矿阶段,骨连接素、纤连蛋白与骨桥蛋白的表达高度相关。Ⅰ型胶原是钙盐沉积和细胞附着的支架,可促进细胞附着并刺激细胞分化。背景:β-蜕皮甾酮作为“植物类雌激素”不仅具有刺激蛋白质合成,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缓解高血糖、高脂血症,以及保护内皮细胞免于凋亡并诱导其增殖的多种生物活性,而且有学者报道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和其他骨骼炎症性疾病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β-蜕皮甾酮对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在安全剂量下,β-蜕皮甾酮是否对该细胞具有诱导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取第4代MC3T3-E1细胞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培养7,10,14,21,28 d后,检测细胞不同时间段成骨分化蛋白(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蛋白、骨桥蛋白以及钙化结节)的表达量,以鉴定该细胞是否具有成骨分化的能力;然后将MC3T3-E1细胞接种于含不同终浓度β-蜕皮甾酮(0.01,0.1,1,10,100 µmol/L)的诱导培养基中,分别于第1,2,3,4,5,6,7天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最后设置对照组(普通诱导培养基组)和实验组(普通诱导培养基+β-蜕皮甾酮),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并测定不同时间段各组细胞成骨标志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MC3T3-E1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基刺激下,第10天碱性磷酸酶染色以及Ⅰ型胶原蛋白荧光染色表达较高,同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也验证了这一结果(P < 0.05);诱导培养第14天骨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也有明显表达;茜红素染色显示成骨诱导后的细胞较对照组结节数量明显增加,第28天比第21天的钙结节形成数目更多、直径更大、颜色更深;②CCK 8法测得β-蜕皮甾酮对MC3T3-E1细胞作用5 d后增殖活性达到最佳,促增殖活性最佳剂量为0.01 µ mol/L、0.1 µmol/L,2种浓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实验组细胞经β-蜕皮甾酮诱导培养第10天较对照组细胞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更高;第14天实验组细胞内骨桥蛋白、骨钙素表达更高;第28天2组钙结节染色无明显差异;④结果说明,β-蜕皮甾酮能促进MC3T3-E1细胞体外增殖,且在安全剂量下能提高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ORCID: 0000-0001-5641-6353(严才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关节腔内灌注冷冻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未分)45只,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3组,建立TKA模型,术毕关节腔内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通过引流管向兔膝关节腔内分别注入A组:冷冻生理盐水注射液3 ml(0℃);B组:常温氨甲环注射液3 ml(30 mg/ml);C组:冷冻氨甲环酸注射液3 ml(30 mg/ml,0℃)。术后引流管夹闭4 h后开放行持续负压引流,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记录各实验对象术后切口的引流量及术后第3 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下降幅度。结果:术后24 h,3组实验对象切口引流量分别为A组(9.61±1.31)ml,B组(6.37±1.25)ml,C组(4.13±0.88)ml,C组术后平均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P=0.000)和B组P=0.000)术后的切口引流量;术后第3 d 3组实验对象的Hb下降幅度分别为A组(22.80±3.23)g/L,B组(17.73±4.16)g/L,C组(13.80±3.82)g/L,C组术后第3天的Hb下降幅度明显低于A组(P=0.000)和B组(P=0.006)的Hb下降幅度。结论:兔膝TKA术后关节腔内灌注冷冻氨甲环酸注射液较常温氨甲环酸注射液相比,更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和术后Hb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7.
陈骞  陈果  李毓灵  陈路 《中国骨伤》2019,32(1):82-84
<正>患者,男,22岁。因左膝部隐痛4月余,于2016年11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膝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不伴左膝关节肿胀、功能障碍。期间患者未予重视,自行服用塞来昔布止痛,院外未特殊处理,疼痛无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左膝部未见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行双侧THA的患者共58例(116个髋关节)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期限为术后2年:同期行双侧THA 29例(同期组),分期行双侧THA29例(分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总失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双侧肢长差异、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围术期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期限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人工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仅4例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症状(同期组3例,分期组1例).两组的总手术时间[同期组为(117.9 ±23.8) min,分期组为(124.1 ±18.8) min]、总失血量[同期组为338.1 ml(180 ~720ml),分期组为303.9 ml(200 ~ 600 ml)]、总输血量[同期组为227.6 ml(0 ~ 800 ml),分期组为189.7 ml(0 ~400 ml)]、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住院费用[同期组为9.5万元(7.0~11.3万元),分期组为10.5万元(8.8~11.0万元)]、住院时间[同期组为(12.1±3.2)d,分期组为(20.1±3.5)d]、术后肢长[同期组为(0.11 ±0.22) cm,分期组为(0.42±0.4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围术期管理得当、医师手术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同期行双侧THA是安全可行的,且在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肢长差异方面与分期行双侧THA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