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心肌营养素1基因修饰大鼠神经干细胞,为心肌营养素1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6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从W istar大鼠胚胎海马和室管膜区组织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以构建纯化好的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和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载体转染神经干细胞。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生长存活情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及其诱导后分化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巢蛋白、神经微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外源性Brdu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掺入情况,并观察心肌营养素1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从胚胎大鼠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多次传代,经细胞增殖标记物Brdu掺入实验证明神经干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②检测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微丝蛋白和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证实神经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③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及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应用免疫组化和荧光示踪技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中心肌营养素1和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持续增加。结论:①实验成功地分离和培养出大鼠神经干细胞,并在体外可多次传代增殖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②重组腺病毒-心肌营养素1和重组腺病毒-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后,外源性心肌营养素1基因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中可持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枪弹伤后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采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子弹随机致犬颅脑贯通伤(penetrat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PCI)组及脑切线伤(tangent brain injury,TBI)组模型。记录致伤前后呼吸、心率、心电图、平均动脉压、脑血流、脑电图等病理生理改变。结果:动物伤后均出现呼吸暂停,伤后动物平均呼吸暂停时间PCI组5.3min明显长于TBI组1.7min(P=0.0118),出现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降低、动脉血流量减少等脑干抑制现象:颅内压逐渐升高;脑电活动消失,脑电图呈一直线;动物伤后平均存活时间,TBI组568min明显长于PCI组106min(P=0.0013)。结论:①伤后动物出现呼吸抑制、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等短暂性抑制,积极有效的辅助呼吸能减少颅脑枪弹伤动物的死亡率。②颅内高压出现早且明显.③该模型伤后动物存活时间长,尤以TBI组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颅脑火器伤1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颅脑火器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 1 6 7例颅脑火器伤的损伤特点和救治情况。本组中贯通伤 5 3例 (31 .7% ) ,切线伤 8例 (4 .8% ) ,盲管伤 1 0 6例 (6 3.5 % ) ,合并其它部位伤 5 2例 (31 .1 % ) ,具有伤情急、重、变化快等特点。结果 早期合并症主要是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感染等 ;晚期合并症主要是异物存留、癫痫及功能障碍等。恢复良好 82例 (4 9.1 % ) ,中度残废 4 6例 (2 7.5 % ) ,重度残废 2 7例 (1 6 .1 % ) ,植物生存状态 5例 (2 .9% ) ,死亡 1 8例 (1 0 .8% )。结论 正确判断伤情及伤道 ,开展现场急救 ,早期彻底清创 ,尽量减少二次脑损伤 ,防止各种并发症 ,重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 ,是降低伤残、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内视镜在神经外科的适应症越来越广,随时、随意变换并保持内视镜的观察角度显得特别重要。为此,课题组创意并定制了半软杆的便携式电子内视镜。为验证便携式电子内视镜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视屏手术模式的可行性,实验在其视屏图像引导下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人类脑梗死动物模型。结果证实实验用内视镜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视屏图像清晰、逼真、有立体感且与实际操作同步,在其视屏图像引导下阻断SD大鼠大脑中动脉,操作准确、平稳、微创、舒适;且造模时间、模型成功率,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均与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效果相当。说明课题组自制的便携式半软杆内视镜可用于建立轻便型内视镜视屏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造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的光源,以获得充足的照明。方法:改造LED手电筒灯头为vibao-v36 USB便携式显微镜照明;自主设计、定制LED灯头或同轴光纤接头为Tetracam ZTC-305便携式数字显微镜照明。结果:vibao-v36 USB便携式显微镜可采用改造的LED手电筒灯头照明;Tetracam ZTC-305可采用自主设计、定制的LED灯头或同轴光纤接头照明。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的光源经过改造,能够为远距离手术操作提供充足的照明。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院应用德国的FISHER立体定向系统,在CT扫描定位下成功摘除一位于丘脑的金属异物,取得满意效果,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7岁,汉族,农民,被火药枪击中头部,一粒钢珠由左眉内侧射入颅内,经CT检查发现:异物留置于同侧丘脑背内侧,第三脑室旁。入院时查体:神志清,语言正常,查体合作,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入院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诱导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向神经元细胞系分化,建立体外培养神经元的模型。方法:从Wistar大鼠胚胎大脑分离、培养NSCs,小剂量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无血清条件培养基诱导NSCs定向分化,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与直接培养的海马细胞中NF200阳性细胞数以及神经元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应用小剂量bFGF无血清培养基诱导NSCs定向分化7、10d,神经元生长良好,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到NF200阳性神经元数量多于直接培养的海马神经元(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bFGF无血清条件培养基对N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培养的神经元生长良好,可作为体外神经元培养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外源性心肌营养素-1(CT-1)基因被载体重组腺病毒(Adv)导入损伤大脑细胞后在细胞中表达的情况及其对凋亡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了解CT-1对损伤大脑神经元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于损伤脑区局部注射Adv—CT-1,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及治疗后CT-1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TBI后1,3,7d,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T-1基因表达轻度增加;伤后12h、1,3,7d,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aspase-3基因表达明显增加,1d达高峰,3—7d逐渐降低。Adv—CT-1转染损伤脑区治疗后12h-7d,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T—1表达明显增加,7d达高峰;治疗后12h~7d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等损伤脑区caspase-3基因表达较损伤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TBI后CT-1基因表达轻度增加,可能是机体对脑损伤后的反馈性保护机制;伤后caspase-3基因表达增加,是创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内在原因。伤后Adv—CT—1转染治疗可使CT-1基因在受损大脑中表达增加,而CT-1可下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这可能是CT—1保护损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至脑损伤大鼠脑内的生存状态和分化情况。方法采取打击方法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以立体定向技术将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胚胎NSCs移植到损伤皮层和海马区。术后3~28 d,应用荧光标记示踪技术观察移植NSCs的存活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技术检测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未移植NSCs的对照组显微镜下可见创伤区组织中含大量吞噬颗粒,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大量的无定形空泡,组织水肿,结构疏松,有细胞坏死溶解后形成的空泡,创腔内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出现组织缺损,海马区锥体细胞减少,损伤后期水肿消失,出血灶吸收,缺损区域部分被纤维组织填充。移植NSCs的实验组,术后3 d即可观察到明显的EGFP阳性细胞,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多,细胞形态规则,填充于组织缺损区域,沿着创伤表面和移植针道分布,阳性细胞与周围组织界限逐渐变模糊,至14、28 d后,阳性细胞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免疫组化染色提示移植的NSCs在受者脑内可分化为神经元。结论胚胎NSCs移植后可在受者大脑中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人体解剖学、现代影像学、计算机三维重建、逆向工程技术及快速成形技术,设计一种新的颈椎弓根后路螺钉内固定方法。方法采集患者CT原始三维数据建立颈椎三维模型,导入三维重建软件Amira3.1,虚拟图像上采集拟固定椎弓根数据,应用逆向成形技术(RE)设计进针导航模板,利用激光快速成形(RP)技术制作颈椎模型和导航模板。在该模板导航下,后路螺钉内固定治疗9例颅底畸形。术中利用制作的导航模板与颈椎的后部结构相贴合,通过导航孔进行颈椎椎弓根的定位,植入椎弓根螺钉。术后根据X平片和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结果建立制作个体化颈椎导航模板的方法,通过RE、RP技术生产出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适用于颅颈交界区后路螺钉内固定。结论利用RE和RP技术为颅颈交界区后路螺钉内固定定位、固定提供了一种全新、准确、安全、可靠的方法,在神经外科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颅颈交界和胸腰椎椎弓根的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