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粉碎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结果本组60例股骨干粉碎骨折患者手术时间为55~120min,出血量为100~700ml,平均为165ml,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60例患者中,1例术后无骨痂成长,3例骨延迟愈合,56例愈合优良,优良率93.3.结论股骨干粉碎骨折使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非常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儿童髌骨袖套状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髌骨骨折仅占所有骨折的1%,发生在骨骼发育未成熟者又仅占髌骨骨折1%,因此,儿童髌骨骨折极为罕见,通常发生于年长儿童[1],占小儿全部骨折的0.11%,占全部下肢骨折的0.58%[2],该类骨折中发生在下级相对多见,上极尤为少见,仅见少数报道,高文香等[3]报告的一组6例儿童上极撕脱骨折则已是国内报告的例数惊人者。髌骨套袖状撕脱骨折因发生率极低,不易被临床医生认识,极易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许昌龙耀医院就诊的86例老年OVCF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行PVP术,B组行PKP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量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术后Cobb角、椎体压缩比和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KP术治疗老年OVCF临床效果优于PVP术,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4.
李干卿 《现代保健》2011,(31):158-159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效果,探讨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80例骨折术后下肢肿胀患者,依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药桔术四物汤+循环驱动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七叶皂苷钠结合甘露醇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0%,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肾脏的损害、呼吸困难、静脉血管红肿等。观察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为0。结论对比传统七叶皂苷钠治疗方法,中药桔术四物汤+循环驱动仪是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有效方法,能够早期缓解患者的肿胀、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愈率,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正>2011-07—08,我科收治1例第1腰椎爆裂骨折并双下肢截瘫患者,伤后在某院行"切开复位、椎管减压、AF钉固定术",术后复查见椎弓根钉误入椎管,行二次翻修,术中又发现一块敷料遗留在切口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伤椎置6钉固定脊柱骨折与跨伤椎置4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8例胸腰椎损伤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45例,行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照组43例,行跨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矫正率,远期丢失率,术后面积改善值,内固定丢失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矫正率、远期丢失率、术后面积改善值、内固定丢失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可以增强内固定的牢固性,维持矫正效果且对后凸形矫正有利,故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效果,探讨防治的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80例骨折术后下肢肿胀患者,依据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药桔术四物汤+循环驱动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七叶皂苷钠结合甘露醇进行治疗.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0%,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肾脏的损害、呼吸困难、静脉血管红肿等.观察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为0.结论 对比传统七叶皂苷钠治疗方法,中药桔术四物汤+循环驱动仪是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有效方法,能够早期缓解患者的肿胀、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愈率,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四肢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9-01间许昌龙耀医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干骨折患儿,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各35例。钢板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髓内钉组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髓内钉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均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四肢骨干骨折,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外固定架联合带血管或不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对儿童长骨干骺端大段良性骨肿瘤及病理性骨折病灶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方法。方法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对14例儿童长骨干骺端大段良性骨肿瘤并病理性骨折行瘤段切除或病灶刮除、灭活,患者年龄5~16岁。其中骨囊肿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母细胞瘤1例。骨肿瘤最短4cm,最长9cm,平均5.5cm。取腓骨最短7cm,最长15cm,平均10cm,带血管和不带血管各7例。应用三维单边外固定架6例,半环槽式外固定架8例。通过腓骨髓内钉化移植,初步填充病灶区域,联合外固定架固定,进一步稳定重建缺损。结果14例病人,通过半年至10年,平均4年随访,13例移植骨与受区断端达到临床骨愈合,功能满意,1例Ⅱ期骨巨细胞瘤于术后2年原位复发。腓骨供区2~5个月有新骨形成,未出现骨骺早闭、骨桥形成、肢体短缩及踝关节畸形;所植腓骨逐渐与受区骨同化。结论外固定架联合腓骨移植对儿童长骨干骺端大段良性骨肿瘤及病理性骨折病灶切除后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或内固定翻修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7月,采用THA或内固定翻修术治疗PFNA内固定失败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60.8岁;首次手术至翻修手术时间4~16周,平均7.5周。20例行THA,5例行内固定翻修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结果 25例中仅2例出现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85.6±9.2),较术前(33.4±12.5)显著提高(t=16.81,P0.05),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指数为(87.4±7.4)较术前(65.2±10.2)显著提高(t=8.40,P0.05),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为(4.0±2.2),较术前(7.4±2.5)显著降低(t=5.11,P0.05)。结论 THA或行内固定翻修是PFNA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