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谱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尿液标本,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2 Compact);根据CLSI 2010年标准,利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9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79株,占60.6%,革兰阳性菌483株,占24.8%,真菌283株,占14.6%;检出的前几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粪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分布于肾内科(16.9%)、干部科(14.5%)、内分泌科(12.2%)、重症监护病房(6.3%)、呼吸科(6.1%)和泌尿外科病房(6.1%);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16.3%;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5.6%和77.4%,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8.8%和38.6%;发现1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多药耐药(MDR)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3.8%和43.2%.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过去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2005~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呼吸科2005~2009年每半年的药物"类"和药物"种"的消耗情况,并监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耐药率,然后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头孢三代药物使用2005~2009年呈整体下降趋势,且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正相关;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2005~2009年呈整体上升趋势,且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负相关;加酶抑制剂类(包括头孢三代加酶抑制剂类和青霉素加酶抑制剂类等)药物的使用,均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无正相关关系。结论在用药结构中,适当减少头孢三代抗菌药物的比例,适当增加喹诺酮类、加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的比例,有利于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梅毒特异性抗体(treponema pallidum antibody,TP)的有反应性结果,尤其是COI值较低的标本,为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9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有反应性的术前筛查标本,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剂盒(treponema pallidum hemaglutination assay,TPHA)进行复检,分析比对两者的结果.结果 当切点S/CO值为5时,Syphilis TP阳性为96例,阴性为33例,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TP有反应性时(尤其是S/CO值为1.0 ~5.0的标本),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可再用TPHA做复检,如两者均为阳性再报阳性,这样大大减少了假阳性的发生,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院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确诊的91例CRBSI的107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88例患者中91例为CRBSI的确诊病例,占1.4%,主要来源于ICU、烧伤科、肾内科和急救部;107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8.0%(30株),以葡萄球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2.1%(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2%(11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达100%;非发酵的革兰阴性菌占63.6%(68株),其中病原菌分离率最高的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0.6%、12.1%和12.1%,非发酵菌的多药耐药较严重;真菌占8.4%(9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均敏感,但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中介和耐药.结论 葡萄球菌属、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和念珠菌属是本院CRBSI的主要病原菌,重视病原菌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控制CRBSI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了解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及病原菌结构与耐药水平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烧伤病区2000-2011年度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100人天,统计烧伤病区2000-2011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以及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3种病原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11年三代头孢+酶抑制剂类、二代头孢、氨基糖苷类药物为使用强度最大的前3位药物,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达到52.78 DDDs/100人天;3种病原菌的耐药率变化均明显升高,一、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与3种病原菌耐药率的变化密切相关.结论 烧伤病区抗菌药物使用总强度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均处于较高水平,降低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的总强度,适当减少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可能会对降低病原菌耐药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阳性的239株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9株胆汁培养阳性的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41株占59.0%,革兰阳性菌80株占33.5%,真菌18株占7.5%。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加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四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但已经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未发现有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耐药的菌株。结论致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情况较严重,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胆汁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自血液的725株不重复细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生化分析仪(VITEK2 COMPACT).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0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从痰(19 365份)、支气管灌洗液(4 203份)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02份)标本分离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10 63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 244株(49.3%),革兰阳性球菌2 495株(23.5%),真菌2 896株(27.2%).未发现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发现3株大肠埃希菌和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CRE),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和鲍曼不动杆菌(MDRAB)分别占14.2%和46.3%.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对抗真菌药较敏感.结论: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同时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以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属(VRE)也是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鉴别革兰阴性菌(G-)、革兰阳性菌(G+)及真菌血流感染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从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入院血流感染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血培养为单一菌株并于采血当天检测血清IL-6水平,同时选取血培养阴性的局部感染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IL-6水平在G-菌、G+菌及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IL-6诊断效能。结果 170例血流感染患者中,G-菌感染75例(占44%)、G+菌感染67例(占40%)及真菌感染28例(占16%);G-菌组、G+菌组、真菌组及对照组IL-6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21.3pg/m L、37.4 pg/m L、111.0 pg/m L和3.87 pg/m L,各组间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7.585pg/m L时,G-菌感染可能性大;IL-6对鉴别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无临床参考价值,有待相关新指标的发现及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