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镇静镇痛肌松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危重病医学院 (ACCM )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在 2 0 0 2年系统回顾和修订了新的危重病人持续镇静镇痛临床实践指南。目前国内缺乏新型镇静镇痛药的临床推广 ,缺少镇静镇痛质量评价的客观依据 ,且肌松药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病人中使用较少 ,对ICU镇静镇痛肌松策略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镇静一躁动评分(SAS)3~4分,分别用BIS(研究组,42例)和SAS(对照组,41例)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后每隔16 h的呼吸、循环指标和BIS、SAS、Ramsay 3种镇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各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两组间呼吸、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镇静后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较镇静前显著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SAS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结论 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本院ICU超过48h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对照配对研究.比较DVT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病死率.结果 526例患者中有62例(11.79%)患有DVT,与对照组相比,DVT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长[(17±11)d比(13±9)d,P<0.05],ICU住院时间更长[(21±15)d比(16±10)d,P<0.05],病死率更高[(50.0%(31/62)比34.5%(21/62),P<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DVT患病率高,DVT明显延长了ICU重症患者带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增加了ICU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针刺加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 1 996年 1 2月~ 2 0 0 0年 1 2月 ,作者采用针刺加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1 6例 ,女 9例 ,年龄 <45岁 3例 ,45~ 60岁 1 0例 ,>60岁 1 2例 ,上述病例在发病后 1小时~ 1周入院接受治疗。1 .2 症状体征 本组病人全部出现言语障碍 ,较重的 3例 ,只能发出“啊”、“哟”等单字 ,其余的或表现为说话缓慢 ,复述差 ,理解力尚好 ;或虽发音好 ,言语流畅 ,但语句错乱 ,理解力极差。上述病例中有 2 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一侧肢体肌力在 0~Ⅴ- 级之间 ,3…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镇静一躁动评分(SAS)3~4分,分别用BIS(研究组,42例)和SAS(对照组,41例)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后每隔16 h的呼吸、循环指标和BIS、SAS、Ramsay 3种镇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各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两组间呼吸、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镇静后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较镇静前显著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SAS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结论 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局麻药使用不当,可致毒性反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导致心毒性者尚未见报道,1999年4月至10月半年间,我院发现心毒性病例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镇静一躁动评分(SAS)3~4分,分别用BIS(研究组,42例)和SAS(对照组,41例)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后每隔16 h的呼吸、循环指标和BIS、SAS、Ramsay 3种镇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各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两组间呼吸、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镇静后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较镇静前显著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SAS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结论 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孝锦 《光明中医》2014,(5):1061-1062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单纯使用西医的控制脑水肿、控制高血压等治疗,往往效果欠理想,自2010年以来本人运用建瓴汤化裁佐治一些脑出血量不太多、意识障碍不重的病人收到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镇静一躁动评分(SAS)3~4分,分别用BIS(研究组,42例)和SAS(对照组,41例)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后每隔16 h的呼吸、循环指标和BIS、SAS、Ramsay 3种镇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各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两组间呼吸、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镇静后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较镇静前显著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SAS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结论 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定镇静目标为镇静一躁动评分(SAS)3~4分,分别用BIS(研究组,42例)和SAS(对照组,41例)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及镇静后每隔16 h的呼吸、循环指标和BIS、SAS、Ramsay 3种镇静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各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3例患者均达镇静目标,两组间呼吸、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镇静后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较镇静前显著下降,脉搏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其中BIS与SA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50,P<0.05),SAS与Ramsay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908,P<0.05).结论 用BIS监测评估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简单方便、同步有效,是评价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