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表达厦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以制备脑出血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厦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以制作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IGF-1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结果脑出血后2h血肿周围脑组织表达IGF-1,24h达表达高峰,7d时恢复正常;TUNEL染色阳性细胞于脑出血后8h开始出现,3d时达高峰,7d时仍有表达;给予外源性IGF-1后,凋亡细胞显著减少,与同时点实验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IGF-1可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OPCA)为一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损及延髓下橄榄体、桥脑、中脑及小脑等处。临床表现以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为主。本病例经二次脑CT扫描方确诊,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47岁,2年前曾因头昏,行走不稳,讲话口齿不清,来我院检查拟诊为小脑肿瘤,并作脑CT扫描未能发现异常。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尿频和排尿困难,再次来院求治。患者病前身体健康,有饮酒史30余年。每天饮白酒300ml左石。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患者。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讲  相似文献   
3.
<正> 脑血管病临床上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后者死亡率虽没有前者高,但如不能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也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或终身致残.本文对100例经脑CT 扫描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塞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调节蛋白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又称血栓调节蛋白,是维持血管内膜完整的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也是由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凝血酶(thrombin)受体之一.通过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凝血酶-TM复合物,激活蛋白C(protein C PC),发挥抗凝、促纤溶作用;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被水解、脱落,游离于血浆中,使血浆TM浓度升高.文章就TM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及脑缺血后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 少年型震颤性麻痹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家族遗传性苍白球变性疾病。其特点为发病年龄早,自觉全身无力,全身肌张力增强,伴有轻度上肢震颤,如不经治疗,症状多有逐渐加重趋势。笔者曾见3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性,21岁,农民。15岁时即感四肢无力,两手发抖,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甲亢,经治疗无效。1988年学建筑,因两手无力发抖不能工作遂来就诊。患者既往无脑炎病史。其姐患有同样疾病。神经系统检查,患者两上肢肌张力呈铅管样增强,以腕关节明显,而震颤轻微,双上肢向前平伸时可见有类似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通常由颈椎体、小关节退变、椎间盘和黄韧带变性 ,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 ,本文重点讨论颈椎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防等问题。1 颈椎的解剖及病理生理1 .1 颈椎的解剖 颈椎除环、枢椎体外 ,其余相邻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相连接。每个颈椎均由椎体及椎弓构成 ,两者环绕脊髓构成椎孔 ,上下椎孔连接成椎管 ,内容颈髓。在颈椎椎体前外方有颈交感神经干 ,其上面有上、中、下三个神经节 ;由神经节发出分支分别到达椎动脉、上颌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心脏各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检测了 72名健康人和 71名脑血管疾病患者MTHFR基因的6 77碱基多态性突变C→T情况 ,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MTHFR基因突变型V6 77基因的频率 ,与正常健康人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MTHFR基因突变型V6 77基因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又一个遗传风险因子 ,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无关 ,是否为脑血管病的遗传风险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通过多种不同的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另外,他汀类药物还能通过阻止β-淀粉样蛋白形成和减少载脂蛋白E分泌而减少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致残率、死亡率很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病因之一.早期经典的神经元学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ural system,CNS)的神经元只能在胚胎期增殖,然而于1992年,Reynold等运用无血清培养基从小鼠纹状体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rm cells,NSCs),并证明它能够分化成CNS的3类主要细胞,打破了经典神经元学说的观点,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研究领域,即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与功能再现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0.
肺癌脑转移的病人,临床表现以偏瘫、失语和头痛头昏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并非少见。由于医师对疾病的原因重视不够,检查不仔细,因此,经常导致误诊.为了引起重视,本文将我科误诊为脑血栓的5例肺癌脑转移病例(临床情况见附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