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我们已经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杂合113肽基因AB(GZ-AB)。活菌以2×109CFU经口服免疫新西兰家兔,用ELISA测定抗体水平,结果于首次免疫或加强免疫后都可检测到一定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所免疫的家免可以诱发针对恶性疟原虫抗原及GZ-AB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我们的研究表明,含有多个恶性疟原虫抗原表位的人工合成基因可以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中表达,活菌可诱发家兔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为恶性疟口服活菌苗的制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以海南恶性疟病人感染血中疟原虫为抗原,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共得到10个针对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株。其中1  相似文献   
4.
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杂合74肽抗原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1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WRC,将其先转化到减毒伤寒沙门氏菌LB5000修饰后,再转化到SL3261,得到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61(pWRC)。pWRC在SL3261中以β-半乳糖苷酶-杂合多肽抗原C融合蛋白(GZ-C)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1.3%.Westernblot及免疫双扩散显示GZ-C可与兔抗GZ-C抗原的免疫血清发生特异反应。GZ-C识别兔抗GZ-C及鼠抗恶性疟原虫抗血清的ELISA滴度分别为1:3200及1:5120。初步结果表明SL3261(pWRC)表达的GZ-C具有抗原性。连续传代SL3261(pWRC)未见质粒pWRC丢失及对宿主有明显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免疫学技术在疟原虫抗原检测中的应用,着重叙述了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放射免疫技术、酶标技术及DNA探针技术等在恶性疟原虫(P.f.)抗原检测中的应用及用于疟疾免疫诊断的前景。现有的各种检测技术均有各自的特点,实验室检测P.f.抗原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些试验在现场应用与镜检有较好的相关性。然而,疟原虫抗原检测基本上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与临床应用尚有一定距离,主要问题在于有些技术操作过程复杂,检测临床标本时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且有些敏感度较低等。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检测力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简单性和实用性等几个方面,以找到一种能彻底代替显微镜检查的疟疾免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间日疟原虫和抗恶性疟原虫红内期抗原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双夹心免疫酶斑点法并用于检测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共检测20份间日疟血清和15份恶性疟血清,双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阳性率分别为90%和93%,可检出最低原虫密度为0.0009%;双夹心免疫酶斑点法阳性率分别为85%和87%,可检出最低原虫密度为0。0075%。与包虫病。弓形虫病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6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两法分别有5%和8%假阳性。初步结果提示双夹心斑点免疫金银染色法检测疟疾循环抗原敏感度较高,若经过适当改进,有可能用于疟疾现场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从霉变的菜籽粕中筛选出具有产生植酸酶、降解植酸能力的青霉菌株P7。在液态发酵条件下,48h植酸降解率达96%。采用DEAE-52柱层析技术部分纯化植酸酶,对其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表明:该植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酸碱度为pH5.0,测得酶的米氏常数为0.25mmol/L。  相似文献   
8.
9.
已经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S361以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了人工合成的恶性疟原虫杂合抗原基因A。活菌以2×10 ̄9cfu(conolyformunits)经口服免疫新西兰家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体水平,结果于首次免疫或加强免疫后都可检测到一定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并可诱发出针对融合蛋白和恶性疟原虫抗原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活菌苗免疫后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化学合成的人白细胞介素-3(hIL-3)基因与表达质粒pKK223-3重组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5,重组菌在摇瓶中发酵并诱导表达,表达产量达菌体蛋白质总量的53%以上。发酵菌经超声破碎后得到包含体,经洗涤处理使包含体纯度达90%以上。用8mol/L盐酸胍溶解包含体后直接透析复性,复性液经Sephorose-SP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hIL-3,纯度达98%。用TF-1细胞进行体外检测活性,比活达到108单位/mg蛋白质。本研究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