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院自 1997年至 2 0 0 1年共对 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手术 ,效果良好 ,现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4 5例 ,女 6 7例。年龄 2 4~ 78岁 ,平均5 2 .7岁。急性胆囊炎病变情况 :单纯水肿改变 4 5例 ,化脓性病变 4 1例 ,化脓并坏疽性改变 2 6例。其中合并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 18例。1.2 术式选择 :顺行胆囊切除 2 6例 ,逆行切除 2 1例 ,顺逆结合切除 5 6例 ,胆囊造瘘 7例 ,部分切除加粘膜剔除 2例。其中同时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手术 2 4例。1.3 并发症 :腹腔感染包括伤口感染 8例 ,肺部感染 2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高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恶性肿瘤切除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后当天开始静脉推注乌司他丁1×105IU(10mL生理盐水);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3和7天常规抽取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检验肝功能。结果术后第3天,对照组中肝功能异常者人数高于治疗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DBIL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至手术后第7天逐渐降低至正常。结论乌司他丁对高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肝功能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对肝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纳米碳胃淋巴结示踪技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纳米碳示踪指导胃癌根治术的5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2例示踪失败,余49例检出淋巴结22-37枚,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27.2±5.1枚,半年内2例复发(3.9%),在清扫区域淋巴结过程中,淋巴结及淋巴管黑染明显,而淋巴结周围组织未受染色影响。结论:纳米碳示踪技术对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更准确的进行病理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的进行,具有无放射污染、成本经济、损伤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方法: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腹腔恶性肿瘤44例。其中胰头癌12例,胆囊癌8例。腹膜后肿瘤8例,回盲部肿瘤12例,卵巢癌4例。结果: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总有效率为63.4%。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腹腔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断流术治疗前后肝血流和血清总胆汁酸(sTB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A、B 2组,A组行脾切除加局限性分流术,B组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测定2组患者外周sTBA;应用彩色多普勒及改进的D山-梨醇肝清除率法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肝总血流量(THF)和肝功能性血流量(FHF)的检测。结果术前2组sTBA较正常值均明显升高,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周A组比术前升高(P<0.05),B组较术前下降(P<0.01),A组较B组显著升高(P<0.01)。A组治疗1周后FHF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529±109 vs 833±166,P<0.01),肝功能Ch ild-Pugh评分也有显著变化(8.4±1.9 vs 7.1±1.9,P<0.05);B组术后1周FHF及Ch ild-Pugh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门脉分流术后sTBA明显升高,间接反映吻合口分流情况,在断流术后sTBA明显降低,间接反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否完全;应用彩色多普勒结合改进的D山-梨醇肝清除率法测量THF与FHF是可行的,分流术对改善肝功能分级和FHF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倒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患者中3例经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置Y型管支撑引流3个月拔管治愈出院;1例经行肝右管吻合术,T管支撑引流.术后1个月再因肝右管吻合后狭窄出现黄疸入院,行ERCP术放支架引流,术后6个月拔除支架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效果较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良好显露Calot三角,紧靠胆囊壁钝性分离Calot三角,辨认三管一壶腹的解剖关系,确认胆囊管或术中果断中转开腹可以有效预防肝外胆管横断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乳腺手术治疗的137例女性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检查结果,乳腺癌者65例,乳腺良性病变者72例.观察两组乳腺SPARC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SPARC表达情况的差异,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SPARC表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SPARC阳性表达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程度低、出现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T3+T4、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其SPARC阳性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月经状况的乳腺癌患者SPARC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别;恶化组SPAR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ARC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均密切相关,且预后越差的乳腺癌患者SPARC阳性表达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脾切除术和保脾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37例脾破裂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术式分组研究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术后随访检测治愈率及免疫机能。结果:手术治疗21例,治愈率90.5%;保脾手术治疗16例,治愈率100%。术后1月脾切除组血清IgG10.4±6.2,IgA1.05±1.82,IgM1.03±0.52水平及CD3+49.0±9.1,CD4+19.0±4.8;保脾手术组血清IgG16.4±5.1,IgA2.80±1.72,IgM2.94±1.02水平及CD3+57.2±8.6,CD4+27.1±5.6。结论:脾破裂一经确诊,原则上应紧急手术处理。完全脾切除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相对保脾手术而言,近期对免疫机能影响较大,有可能造成远期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