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 (COXⅠ、COXⅡ、COXⅢ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 ,分离肠上皮细胞后进行RNA的提取 ,应用RT PCR检测COXⅠ、COXⅡ、COXⅢ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 1h ,COXⅠ、COXⅡ基因表达开始增强 ,2h表达最强 ,以后随着休克时间延长 ,表达又逐渐减弱 ,失血性休克晚期 5h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COXⅡmRNA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损伤及磷脂酶A2抑制剂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宋双明陆松敏王正国刘建仓李萍目的:阐述内毒素休克时细胞损伤的机制及PLA2抑制剂的保护效应。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4只,分为4组:(1)对照组(n=6),(2)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小鼠内毒素血症为模型,研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膜脂改变,及其对受体CD14表达及血浆TNFα产生的影响。方法 48只小鼠分为3组。①对照线(n=8);②内毒素血症组:小鼠尾静脉注射LPS,200μg/只,分1、3、5、8 4个观察时相点,每个时相点8只动物;③脂质体预处理组(n=8):小鼠腹腔注射卵磷脂脂质体1ml(1mg/ml),18h后尾静脉注射LPS,200μg/只,5h后观察巨噬细胞膜脂成分、膜流动性及CD14阳性率、血浆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LPS刺激下,巨噬细胞主要膜脂成分降解,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微粘度和分子排列有序系数增加,膜流动性显著降低;CD14阳性率增加,5h达高峰,8h降至正常水平;TNFα含量显著升高,3h达高峰,8h降至正常水平。磷脂脂质体预处理后,膜损伤减轻,CD14阳性率及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 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膜磷脂降解,细胞膜从相对比较流动变为相对固化,这可能是膜受体CD14阳性率增加,TNFα产生增多的重要原因。脂质体预处理能修复膜损伤,减少膜CD14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钙增敏剂MCI 15 4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左心室肌原纤维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心室肌原纤维制备 ,测定其在不同钙浓度的激活液中的ATP酶活性。结果 内毒素休克组心肌肌原纤维在不同pCa(-log[Ca2 +] )溶液中的ATP酶活性及最大ATP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假休克组 ,ATP酶 pCa曲线向右移位约 0 .35个pCa单位 ,曲线的中位值pCa50 (产生 5 0 %最大ATP酶活性所对应的pCa)明显降低。 5×10 -5mol/L甲腈吡酮对上述异常无明显的纠正作用。内毒素休克大鼠心室肌原纤维经含 1× 10 -5mol/L的MCI 15 4的激活液处理后 ,各pCa点ATP酶活性及最大ATP酶活性均明显增加 ,显著高于内毒素休克组和甲腈吡酮组 ;ATP酶 pCa曲线向左移位约 0 .4个pCa单位 ,pCa50 值增加 ,显著高于内毒素休克组和甲腈吡酮组值 ,与假休克组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内毒素休克后 ,心肌肌原纤维活力下降 ,ATP酶活性降低 ;钙增敏剂MCI 15 4可通过增加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而提高心肌肌原纤维活力 ,增加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细胞色素氧化酶(COXⅠ,COXⅡ,COXⅢ)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三七皂苷Rg1(Rg1)对其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为休克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分离肠上皮细胞后进行RNA的提取,应用RT-PCR检测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及用Rg1治疗后COXⅠ,COXⅡ,COXⅢ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1h,COXⅠ,COXⅡ基因表达开始增强,2h表达最强,以后随着休克时间延长,表达又逐渐减弱,失血性休克晚期5 h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鼠(P<0.01);Rg1(5 mg·kg-1)治疗后,可使COXⅠ,COXⅡ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编码基因COXⅠ,COXⅡ mRNA的明显改变,Rg1可提高其表达,对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芪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IEC-6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给药剂量制备的黄芪药物血清[一次和间隔1 h两次给药10 g/kg(DJ-1及SJ-1组),一次和间隔1 h两次给药20 g/kg(DJ-2及SJ-2组)]、参附药物血清(间隔1 h两次给药20 g/kg,SF组)及对照血清.应用噻唑蓝(MTT)法测定LDH漏出量和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间隔1 h两次给药(10 g/kg,20 g/kg)1 h后制备的药物血清能明显减少IEC-6细胞LDH的漏出量,其中SJ-1组的P<0.05,SJ-2组的P<0.01;SJ-2组24 h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细胞损伤组及参附血清组(P<0.05),并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结论:黄芪对IEC-6肠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显著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20.01.30~2020.02.02期间我市新冠集中收治点收治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中医辨证施治,以清肺排毒汤为基础加减治疗,西医以综合治疗(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对结果总结分析。结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13例新冠患者发热、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咽痛、鼻塞流涕)、消化道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及心理状态(失眠、焦虑烦躁)均消失或明显改善,影像学改善,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普通型新型冠状肺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检测上述标本中IGFBP-4的表达情况。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Control组和不同浓度IGFBP-4(5、50、500ng/ml)处理组。采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实验计算细胞集落数量,观察IGFBP-4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IGFBP-4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IGFBP-4处理后细胞内Fibronectin和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GFBP-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经IGFBP-4处理的A549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均P<0.05),Fibronectin和c-fos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IGFBP-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降低Fibronectin和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 ED)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的作用. 方法: 在大鼠脓毒性休克后1 h用3个剂量ED (6.0, 3.0和1.5 mg/kg)治疗,测定休克后4个时相点平均血压(MA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取心肌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LD)、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ED可显著升高MAP,LVESP和±dp/dtmax,并使SOD,CAT活性增强以及MDA浓度降低接近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心肌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ED可明显改善以上形态学变化. 结论: ED具有抗脓毒性休克心功能不全的作用,其机制与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