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7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胶体金标记法显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表面膜刀豆素A(conA)受体的分布及conA受体介导的吞噬活动。结果显示,conA受体在Mφ膜表面呈均匀分布。随着conA凝集素与Mφ膜表面conA受体作用时间的延长,conA受体介导的内吞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内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发角蛋白(HHK)植入急性冲击性损伤脊髓后,对神经再生过程中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制Ⅱ型NYU装置,在建立大鼠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对植入后1、4、12、26周损伤脊髓组织进行光学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第1周时,损伤部位可见少突胶质细胞散在分布于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中;第4周时,通过Mallory's磷乌酸苏木素染色,显示HHK周边呈层包绕的增生少突胶质细胞;第12和26周主要为神经再生和髓鞘重建过程,重建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内出现较大的空腔,髓鞘层状分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髓鞘小体,重建髓鞘周边可见新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在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过程中,HHK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髓鞘再生修复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综合研究HHK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蒜乳剂对小鼠S180腹水癌细胞作用的电镜和电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民  朴英杰 《解剖学报》1992,23(2):213-216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引起线粒体的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膜结构改变、生成的活性氧增多、转译及转录活动减少等。反之,线粒体主动参与凋亡过程,主要通过活性氧的直接作用、发生透性变化、释放可溶性因子等方式影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Smad蛋白与TGF-β超家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 β超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从昆虫到哺乳类等物种中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Smad蛋白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 ,在TGF β超家族成员的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TGF β和BMP的分子结构及其受体 ,Smad蛋白家族的分类和结构 ,以及Smad蛋白在TGF β超家族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及其复杂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大鼠为动物模型 ,探讨由人发角蛋白和胶原组成的真皮类似物植入体内后真皮重建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含人发的活性皮肤替代物植入大鼠皮下 ,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出植入物及其周围组织 ,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术后 4天 ,为急性炎症期 ,同时可见有约 1/2的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等 ;术后第 7天 ,植入物内可见大量的血管及其他迁入的细胞 ;第 3周人发开始降解 ,出现胶原纤维 ;6周后 ,人发碎裂降解 ,胶原纤维粗大 ,集结成束 ,与真皮胶原无明显区别。结论 组织学的结果显示人发可以作为真皮基质来修复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人发角蛋白(HHK)人工腱植入体内后的降解过程。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术后第1、3、6、9、12周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行跟腱切除后植入HHK人工腱,按期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泛肽组化及酸性磷酸酶(AcP)酶细胞化学观察。结果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人工腱植入后第1周出现人发毛小皮脱落、消失,人发呈均质状,表面附着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到第3~6周可见降解成颗粒的人工腱被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吞噬。泛肽酶组化显示第1~3周,人发周围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成腱细胞内反应呈强阳性,周围组织呈中等阳性,到第9周,大部分人发被降解,泛肽酶反应在基质呈弱阳性,在腱细胞中呈中等阳性。电镜形态学观察显示毛发之间出现成腱细胞,并开始分泌蛋白多糖和前胶原蛋白,第9~12周,人工腱基本被降解,同时完成了新生自体腱的形成。酶细胞化学观察显示被吞噬的颗粒呈AcP酶反应阳性。结论在HHK人工腱的降解过程中,泛肽系统首先在细胞外将大体积的人发降解,降解后期细胞内泛肽系统通路和溶酶体通路分别对吞入的人工腱颗粒进行降解,且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APG5基因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从分子水平研究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胚脑cDNA文库和B细胞cDNA文库中钓取APG5基因,连接到pEGFP-C1载体,测序确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脂质体lipofectin将带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转入人肝细胞株和Hela细胞株。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地钓取APG5及一个新亚型APG5β基因片段,两者连入pEGFP-C1载体并在Hela细胞株中获得表达。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两者在凋亡细胞中表达。在凋亡诱导刺激下,随着凋亡的提前出现,融合蛋白表达的时间也提前。结论成功克隆APG5/APG5β基因,首次证实并报道一个新亚型APG5β,并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登录(AF293841)。对两者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自噬与凋亡之间的关系和可变性剪切的调节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大鼠原生殖细胞的形态学及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的形态及其分化特性。方法 取受精后10.5 d的大鼠胚胎作HE染色,取受精后11.0~12.5 d的大鼠胚胎生殖嵴进行PGCs原代培养,光、电镜观察PGCs及其分化细胞的微细结构,碱性磷酸酶 (ALP) 染色检测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 大鼠PGCs位于卵黄囊内胚层深部的间充质内,体积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染色质细密,含1~2个核仁。体外培养可见PGCs大而圆,散在分布,或聚集成团,胞质中含有椭圆形的线粒体和丰富的核糖体,ALP反应呈阳性;培养4~5 d,PGCs形态不规则,有伪足,ALP反应减弱,进一步分化可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表皮细胞、心肌细胞、分泌细胞以及类似血管、心脏的管腔样结构等。由PGCs分化来的细胞ALP反应均呈阴性。结论 大鼠生殖嵴来源的PGCs是一种具有发育全能的、可分化形成3个胚层衍生物的胚胎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荧光标记方法测量了刀豆素A、麦芽凝集素、酵母多糖刺激引起的巨噬细胞膜电位、胞浆pH、溶酶体pH的变化。结果显示三种配体均导致细胞膜电位超极化,胞浆pH降低,溶酶体pH上升高,三个生理参量趋于稳定时间稍有不同。胞浆叫的降低可能有抑制内香的作用,溶酶体pH上升是触发溶酶体内容物外排的基本因素。内吞引起的这些变化是细胞代谢过程中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