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ROM股骨假体在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髋关节翻修中使用S-ROM股骨假体重建股骨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S-ROM假体进行股骨重建的患者21例21髋,男5例,女16例;年龄29~73岁,平均48.33岁。股骨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3例,假体周围感染占位器植入术后4例,粗隆下截骨处骨不连2例,反复脱位1例,外伤致大粗隆骨折1例。初次关节置换原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其中CroweⅣ型9例),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坏死2例,感染致股骨近端畸形2例。Paprosky股骨缺损分型:Ⅱ型11例,Ⅲa型9例,Ⅲb型1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疼痛评分、髋关节屈曲度,记录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主观满意度。结果:手术时间125~290 min,平均189 min。术中出血量200~2 000 ml,平均867 ml。随访时间12~97个月,平均53.14个月。疼痛评分由术前17.14±9.56提高至末次随访的41.71±2.03(t=11.42,P=0.00);功能评分由术前24.01±11.02提高至末次随访的49.95±5.38(t=9.73,P=0.00);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1.15±14.81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1.67±5.83(t=15.33,P=0.00)。髋关节屈曲度由术前(93.10±27.27)°提高至末次随访的(121.90±16.62)°(t=4.59,P=0.00)。患者平均主观满意度9.48分(10分制),其中14例完全满意。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21例均为骨长入,其他股骨柄无明显松动或下沉。股骨近端袖套有5例周围形成骨锚定征。股骨近端术中骨折5例,3例为小粗隆骨折,2例为大粗隆骨折。因股骨髓腔狭窄,为预防假体植入发生骨折,小粗隆预捆扎钢丝4例。1例因外伤导致股骨假体远端斜行骨折,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其他患者无神经损伤、关节脱位、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S-ROM假体在PaproskyⅡ、Ⅲ型股骨缺损的髋关节翻修术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特别对于CroweⅣ型先天性髋发育不良等股骨近端畸形的翻修患者可以获得良好初始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实现远期生物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有继发臼和无继发臼两种病理形态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是否存在实质上的不同,从而决定有无必要将CroweⅣ型DDH进一步分出亚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5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S-ROM假体对CroweⅣ型DDH行THA患者112例(145髋关节),单侧79例,双侧33例,年龄18~68岁,分为无继发臼组和继发臼形成组。无继发臼组108髋,男12髋,女96髋,平均年龄(39.38±11.19)岁;继发臼形成组37髋,男2髋,女35髋,平均年龄(38.19±10.92)岁。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对临床结果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在脱位高度、髓腔闪烁指数、是否需要做粗隆下截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无继发臼组髋关节脱位高度为(4.74±1.57)cm,继发臼形成组(3.12±1.15)cm,无继发臼组大于继发臼形成组。无继发臼组髓腔闪烁指数为2.69±0.68,继发臼形成组3.42±0.79,继发臼形成组大于无继发臼组。无继发臼组术前Harris评分58.1±15.3,继发臼形成组58.3±16.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评分无继发臼组91.0±4.1,继发臼形成组91.0±5.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无继发臼组4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髋脱位,4例出现神经症状;继发臼形成组无假体周围骨折,1髋脱位,1例出现神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继发臼的CroweⅣ型DDH与无继发臼者在脱位高度和股骨解剖形态方面有差异,这也决定了两者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存在不同,因此有必要将其进一步分成无继发臼的IVA型和有继发臼的IVB型2个亚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由同一名高年资医生应用第3代或第4代陶瓷对陶瓷界面对CroweⅣ型DDH行THA患者111例(137髋),单侧85例,双侧26例,年龄18~68(38.88±10.83)岁,随访时间12~96(41.16±21.50)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进行观察,并采用Harris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后Harris评分的改善,陶瓷碎裂、异响以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56.54±15.67提高至术后88.30±6.86(P=0.017)。未发现假体周围明显骨溶解,无陶瓷碎裂发生。3髋分别因感染、股骨柄松动、下肢不等长翻修;3髋脱位。77例患者记录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度,其中69例患者髋关节屈曲可达120°以上。结论 :在CroweⅣ型DDH行THA中应用陶瓷对陶瓷界面可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控制率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骨关节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占位器植入患者265例(266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3例(144髋),女122例(122髋)。占位器均利用自行设计的压模器术中制作,全部占位器均加入万古霉素,同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加入另外一种抗生素。记录是否行大粗隆延长截骨术(ETO)取出感染假体、占位器并发症(断裂和脱位)的发生率、Harris评分和感染的控制率。结果:占位器植入时患者的平均年龄(57.4±14.2)岁。39例(14.7%)行ETO取出感染假体。38例(14.3%)出现了占位器的并发症,其中28例(10.5%)出现了占位器断裂,10例(3.8%)出现了占位器脱位。平均随访时间(83.4±14.6)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56±14.23上升到末次随访的86.43±12.84(P0.05)。256例(96.6%)植入占位器术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Ⅱ期翻修术后到末次随访,4例患者再次出现感染,并再次行Ⅱ期翻修,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总的控制率为95.1%(252/265)。结论: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占位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占位器结合钢丝、钛缆、捆绑带、异体骨板及螺钉不影响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Ⅱ期翻修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57例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造成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而行Ⅱ期翻修患者,平均年龄(61.3±11.9)岁。根据甲氧西林是否耐药分为甲氧西林敏感(MSCo N)组及甲氧西林耐药(MRCo N)组,其中MSCo N组患者25例(9膝16髋,男12例,女13例),MRCo N组患者32例(11膝21髋,男14例,女18例);随访至少2年,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窦道发生率和症状持续时间,以及Ⅱ期翻修治疗后再感染或持续感染率。结果:MSCo N组和MRCo N组分别经过(81.7±38.3)个月及(65.9±33.8)个月的随访,各治疗成功23例和2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既往有手术史患者比无手术史患者失败的可能性高4.04倍[OR=4.04,95%CI(0.62,26.5)]。既往有窦道的患者比无窦道的患者失败的可能性高4.26倍[OR=4.26,95%CI(0.7,25.9)]。结论:在治疗甲氧西林耐药与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假体周围感染方面,Ⅱ期翻修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假体周围感染并非Ⅱ期翻修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窦道及既往手术史可能是Ⅱ期翻修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应用粗隆下截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6年6月采用THA治疗的71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4例术中行粗隆下截骨(截骨组),27例未行粗隆下截骨(未截骨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侧别以及术前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于手术前后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术前股骨脱位高度和术后SROM近端假体植入深度。结果截骨组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34.77个月;未截骨组为12~79个月,平均34.3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8,P=0.930)。截骨组术中及术后共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因感染致截骨处不愈合,于术后20个月行翻修手术;未截骨组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关节脱位。两组术前股骨脱位高度及SROM近端假体植入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2,P=0.000;t=6.783,P=0.000);截骨组患者SROM近端假体植入深度与截骨长度无相关(r=–0.038,P=0.806)。末次随访时,截骨组及未截骨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P=0.254)。结论 CroweⅣ型DDH患者THA术中应用粗隆下截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股骨脱位较高和股骨近端髓腔严重狭窄的患者更倾向于术中行粗隆下截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使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内翻畸形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4月至2015年5月,34例(40膝)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重建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其中男8例(8膝),女26例(32膝);年龄55~82岁,平均(65.00±7.25)岁。每例膝关节使用的螺丝钉数为1~6枚,其中2例结合使用了延长杆(分别使用4、5枚螺丝钉)。分别测量计算每例患者胫骨平台骨缺损面积百分比、骨缺损的深度并记录使用螺丝钉数量,经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胫骨平台不同缺损百分比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关系,同时分析骨缺损深度对使用螺丝钉数量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72个月,平均24个月。HSS评分术前(43.33±6.11)分(32~51分),术后改善为(92.15±4.64)分(83~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提高。所有患者获得稳定且力线正常的膝关节,胫股角由术前(167.00±6.39)°改善为术后(175.00±2.69)°;胫骨角由术前(78.09±4.51)°改善为术后(88.75±1.24)°。螺钉骨水泥技术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的面积和深度存在相关性,可据此构建相关性直角坐标图。结论:螺钉加强骨水泥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处理胫骨内侧平台骨缺损的方法,中短期效果可靠。临床实践中可利用缺损严重程度与使用螺丝钉数量的相关性直角坐标图,根据术中的缺损面积百分比和深度,得到推荐使用的螺丝钉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