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锴 《健康研究》2016,(1):81-82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以及血肿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的血清CRP、D-D、NIHSS评分、血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炎症水平及患者高凝状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It remains controversial about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s (BFMCs) and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in pain relief, kyphosis correction, vertebral height restoration and reduction of cement leakag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BFMCs and PKP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 were equivalently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followed by treated with BFMCs or PKP, respectively. During a more than 3-month follow-up, pain relief, kyphotic angle, the vertebral height and cement leakag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RESULTS AND CONCLUSION:Pain in all patients was relieved at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in relief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PKP was more effective to restore the vertebral height (P < 0.05), while BMCF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eakage rate of bone cement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FMCs and PKP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 but both exert analgesic effects.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要研究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未来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寻找一个新的方向。方法选取2018年4—9月的50名接受骨科临床教学的学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学生(25名)接受常规的临床教学,在对照组学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学生(25名)接受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联合教学,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题评分、实践操作题评分、病例分析题评分等,发现观察组学生的评分分别为:(92.3±2.6)分、(94.6±2.8)分、(95.1±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4±3.1)分、(85.6±2.5)分、(84.1±2.8)分,P 0.05。结论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有助于提高骨科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7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腿痛 VAS 评分;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根据 MacNab 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术后3月疗效结果。结果11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日即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患者腰痛、下肢痛 VAS评分由术前的6.98、8.19分下降至术后1 d 3.21、2.83分,术后1月2.06、2.45分,术后3月1.64、1.92分,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 ODI 由术前的75.93%降至术后3月时21.46%。术后3月随访,按照MacNab 评价标准,优者51例(43.59%),良者59例(50.43%),可者7例(5.98%),差者0例,有效率100%,优良率94.02%。结论采用 TESSYS 技术行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MRI影像特征判断下颈椎韧带结构损伤的可靠性。方法术前对132例下颈椎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并由两位观察者分别以T1加权像连续中断(T1D)、T2加权像纵形高信号(T2L)、T2加权像横形高信号(T2T)作为标准来判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然后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说明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值〈0.4说明一致性较差);以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MRI特征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采用T1D判断前、后纵韧带损伤,两观察者间一致程度不够理想(Kappa值分别为0.112、0.285),且敏感性(50.1%~58.3%、523%~73.O%)、特异性(30.3%~40.4%、4712%~48.6%)、准确性(47.0%~484%、48.4%~54.1%)等均较低;采用T2L进行判断,虽然两观察者一致程度尚可(Kappa值分别为0.667、0.537)、特异性(78.8~85.9%.90.3~97.2%)也较高,但其敏感性(39.4~50.0%、23.8~49.2%)较低。而采用T2T,不但两观察者问一致程度相当满意(Kappa值分别为0.852、0.799),而且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8.9~9117%、82.6~90.5%)、特异性(889~97O%、97.2~98.6%)、准确性(88.9~93.5%、91.7~96.8%)、阳性预测值(93.6~98.2%、88.1~90.0%)及阴性预测值(81.5~865%、95.0~95.9%)。结论MRI表现中韧带的T1D、T2L特征均不能作为判断下颈椎前、后纵韧带损伤的可靠标准,但T2T特征可以准确地判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有助于评价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分析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骨科的实习生2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对照组(n=110)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观察组(n=110)采用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然后观察实习生理论知识(分)、操作技能(分)、实习表现。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带教后理论知识(92.47±1.26)分、操作技能(95.56±1.89)分、实习生参与度95.45%、学习兴趣92.73%、积极性89.09%、教学方法满意度(90.47±1.78)分。对照组实习生带教后理论知识(80.12±1.73)分、操作技能(79.08±2.50)分、实习生参与度73.64%、学习兴趣71.82%、积极性59.09%、教学方法满意度(78.63±2.90)分。结论将案例教学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骨科临床带教中,能够有效增强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且能够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参与度、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对科室临床带教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4例,行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治疗的患者为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根据术前、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且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优良率94.1%,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优良率90.3%,两种术式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小于经通道显微镜双侧减压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动检测医学图像中指定目标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自动检测目标位置和估计对象姿态的算法。该算法基于区域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目标结构的先验知识,采用区域生成候选框网络、感兴趣区域池化策略,引入包括分类损失、边框位置回归定位损失和像平面内朝向损失的多任务损失函数,近似优化一个端到端的有监督定位网络,能快速地对医学图像中目标自动定位,有效地为下一步的分割和参数自动提取提供定位结果。并在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检测中提出利用检测额外标记点(二尖瓣环、心内膜垫和心尖),能高效地对左心室朝向姿态进行估计。为了验证算法的鲁棒性和有效性,实验数据选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是快速、精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数据,认识其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吸烟史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易合并间质性肺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与肺间质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中,6例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病程〈1年,3例10年以上。其免疫指标提示RF、CCP大多数阳性。结论吸烟是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危险因素,CCP、RF、血沉、CRP和高免疫球蛋白的监测,可预测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